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山东省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2.
邱衍霖 《小学语文》2009,(12):41-43
一、依循“文脉”,顺序导读法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目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开国大典》(人教社义务教育五年制第9册、六年制第11册)这篇课文,通过4个场面的具体描述,展示出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自豪、欢乐心情。为此,教学本课,可抓住文中所描绘的场面,引导阅读,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加深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训练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拓展搜集资料"。作为本组教材的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包括会场布置)和参加人员(1—4自然段),接着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5—14自然段),最后写群众离开会场(15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重点词句;2.培养学生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过程师:“开国大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生:一个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大典盛况的?生A: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也就是先写大典前,再写大典中,最后写大典后。(师板书)生B:课文是按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一文,是一篇新入选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自豪、欢乐  相似文献   

8.
争鸣     
江苏泗洪县实验小学姚凤荣老师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从第6自然段开始具体介绍大典的举行过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结合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染和教育。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其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时要突出这一训练重点.着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提问: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导入:那么当时大典的盛况是怎样的呢?2.板书课题。解题:“开”是什么意思?“典”呢?“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3.检查容易读…  相似文献   

10.
《开国大典》的结构式板书 这篇讲读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描述大典的盛况。文章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描述有序。因此,本文的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式板书,是引导学生正确划分段落的依据。 《狱中联欢》的提纲式板书这篇讲读课文描述了重庆解放前 夕,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监狱里 的革命者在狱中联欢的情景。课 文分四个部分进行叙述,层次分 明,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学生对 段落的划分一目了然。所以,本 文设计了提纲式板书。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归 纳式板书 这篇课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走近毛泽东"单元以让学生去感受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其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走近毛泽东"单元以让学生去感受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排山倒海”“瞻仰”等词语造句;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教时一、出示开国大典挂图(或播放录像片段),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1.边读边画上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按照“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群众队伍入场”“大典盛况”“阅兵式”“群众游行”给课文分段。三、检查自学情况1.讨论分段。2.检查朗读。四、学习第1~3段1.读…  相似文献   

14.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福建宁化实验小学陈贵忠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是一篇新选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代职校生》2011,(7):17-18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传遍神州大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开国大典”广播稿的撰写和播出工作,而当年同在实况广播现场工作的很多同志都已经作古。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些知识点存在问题,笔者称之为“问题知识点”,在此,以三则为例进行解读。一、参加开国大典飞行的飞机不是14架,而是17架第3页在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时,说“人民空军的14架飞机也由东向西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其实参加开国大典飞行的飞机应是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何时何故,小学不再开设历史课了。而就笔者平日观察,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很是匮乏,甚至到了无知的地步!近日,笔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开国大典》一课,该文主要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以及欢庆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文中写道,毛主席出现在  相似文献   

18.
《开国大典》是第十一册第三组教材的重点讲读课文。文中的场面描写是课文的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理解当时群众为什么会如此幸福欢乐是教学中的难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是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一项新要求。如何紧扣重点,把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9.
速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在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基础上及时地反馈信息,快速地用扼要的话说出文章的梗概,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国大典》是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指导学生速读《开国大典》呢?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析】《开国大典》一课先后编入浙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与浙教版教材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将本课纳入"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单元,与《长征》《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形成一组教材,从不同层面展现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而《开国大典》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自豪之情,对人民领袖的无比热爱,同时体现了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最高领袖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