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教材中关于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的认识,认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尤其强调指导性、政治性。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表述:比如说,“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特征的评论章”;“离开了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第5页)又比如说,新闻评论“应该有这样四个特点,即:鲜明的党性、较强的时间性、明显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的特点需要根据发展了的新闻评论实践进行重新认识。把新闻性、政治性和指导性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不合适的。新闻评论有五大特点 :以新闻事实为依托、时效性、思想性、论理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等显著的特征。把这些特征串起来讲,那就是说: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者最近报道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和问题,所发表的政治性的,面向广大读者群众的评论。离开了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看完大样写社论”  相似文献   

4.
党报的新闻评论,如同其他报纸的新闻评论一样,也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等特征,也是就新近发生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面向广大读者所发表的政治性的评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所撰写的新闻评论,也都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  相似文献   

5.
改版后的河南卫视以新闻、评论、社教、文艺、体育、影视剧为主于板块,这些板块相对集中、规范,合理布局,使之形成合力,并且方便观众收看,加深观众的印象,提高栏目、节目收视率。一、新闻板块:设《早间新闻入《午间新闻》、《河南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一周新闻综述》,从今年7月1日起开播《英语新闻》。各档新闻准确定位。《早间新闻》以综合服务为主,并扩容省内外重要的时效性新闻;《午间新闻》以社会新闻为主,加强与百姓的贴近性;《河南新闻联播》以政治性、指导性为主,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晚间新闻》以科、教、文、…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灵魂、旗帜和号角,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等特点.在舆论导向上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新闻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春风,给新闻评论园地带来了生机。从去年五月一日起,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在河南广播电台、广播站联播等节目里增设了小言论《大家谈》。七个多月里,编发稿件200多篇。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曾强调指出:党的新闻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各方面的意见和活动,及时地、准确地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大家谈》是为迅速及时、生动活泼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和战斗性而开设的言论阵地。作为政治性的小言论,《大家谈》要为党的总任  相似文献   

8.
学海泛舟     
所谓“硬”度,是指题材的政治性、指导性、教育性的强度和宣传手法的严肃程度。通常,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思想评论等等,硕度较强。所谓“软”度,是相对于“硬“度而言的,通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分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如何使地方小报的新闻评论写得有分量,做到“报微言重”能服人呢?洪湖报的作法是: 注重新闻评论的指导性。评论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大主题。去年初,洪湖报针对社会上轻农业、挤农业、挖农业的现象,连续发了《居安思危话农业》、《重视粮食兴农业》、《减轻负担保农业》等9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新闻评论,是指包括党报在内的一切党领导的新闻媒介(即所有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所发表的评论。前面所谈的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只是指明新闻评论的一般特征,这个特征也包含在无产阶级新闻评论之中。除此而外,无产阶级的新闻评论,还具有它自己的某些显著特征,而这类特征是资产阶级新闻评论所没有也是不可能有的。无产阶级新闻评论首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党性、阶级性,它是作为党的旗帜、党的号角、党的声音出现在党所领导的所有新闻传播媒介之中的。我们的新闻评论不但不隐瞒自己的党性、阶级性,而且公开声明它是代表党发言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说话的。无产阶级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具有  相似文献   

12.
胡冬芳 《新闻世界》2014,(3):116-117
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科院的陈力丹先生在谈到新闻评论时曾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评论的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所谓"相同的东西",是指新闻报道。世界上每天就发生这么多事,很多报纸在新闻报道上大同小异,难以分出截然高下。而评论就不同了,它是给人展示和分析所谓"新闻的意义",给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问题以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梳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现今,很多党报开了时评栏目,很多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版。随着新闻评论与人们的零距离化,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新闻评论为什么会在今天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作为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将网络互动优势引入传统电视评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摸索。《新闻深一度》栏目开办于2010年8月,以关注热门新闻、焦点话题为定位,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友酷评。开播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专题阅评肯定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表扬。中宣部新闻局专题点评《新闻深一度》栏目认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使电视评论节目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充分尊重了公众对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为目前电视评论融合网络优势,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1):35-36
基于互联网互动性之上的网络新闻评论,已是当前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仅仅依靠即时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需要,新闻正向专题化评论化的方向发展。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和"人民时评"、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焦点网谈"等,在新闻媒体和网民中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网络评论中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无疑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这是新闻网站吸引网民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6,(3):140-141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强调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第一位的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做到"四个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的这"四个牢牢坚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指导性,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四个牢牢坚持",自觉担负起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或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议论述,以表明新闻机构的立场和态度,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为标志,用事实说话,其鲜明的栏目特色为世人所关注。新闻评论节目既是各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武海英 《新闻三昧》2007,(12):18-19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企业报也不例外。两年来,郑煤集团公司的《郑州矿工报》充分发挥评论在企业报中的强大功能,大力提高评论的灵魂和旗帜作用,让《郑州矿工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笔者撰写并发表于2007年8月6日《郑州矿工报》的新闻评论《行百里半九十》便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周期性和模式性这三个方面。浙江的电视荧屏近几年产生了不少像《新闻深呼吸》、《公说天下》、《有话大家说》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且在舆论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成长为包含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评论理念的新型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