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适应形势,改革工作体制,实行层次管理,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 1992年以来,学校抢抓机遇上规模,加快改革求生存,自筹资金大发展,强化管理求质量,教育先行保稳定,实现了两次跨越式发展。1994年8月,学校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目前,学校共开设28个专业,秋季在校生达6700人,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中专学校。学校规模扩大以后,原来的德育工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从1993年开始,我们下决心改革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制,逐步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学校一级管理为主向“二级管理、学科为主”体制的转变;二是由党团开展工作为主向党政团学齐抓共管体制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四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十八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得到了加强,为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又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既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牵动全局发展的关键,它预示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两个转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加以深刻思考和理解.经济体制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化改革,从更深的层次进一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运用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则是“要更好地发展,更有效地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两个转变”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是更新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的特有规律,保证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既向统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又给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有利机遇。因此,统计工作者应当从推进和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出发,以搞好全方位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统计改革与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统计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一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二是生产力如何发展,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说到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两个转变”的提出,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就第二个转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两个转变”与教育改革的思考李祖平交通部教育司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党中央在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个转变”的几点对策建议杨继瑞“九五”期间,我们面临着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关系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相互...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相应进人一个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转变”与“两个市场”接轨的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发展进程,而且也关系到“两个转变”能否实现。本文试就“两个转变”与“两个市场”按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两个转变”要求和制约着“两…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市场开始形成和发育.它对大、中专学校传统的招生分配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招生、统一分配转变为缴费上学,自谋职业,从而打破了几  相似文献   

9.
努力探索行业成人中专学校的办学模式——记广州铁路成人中专学校本刊特约通讯员石新建广州铁路成人中专学校成立于1984年,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主办。几年来,该校在铁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坚持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努力为地方教...  相似文献   

10.
“两个转变”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论纲广西教科所韦国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朝着更深层次更宏伟的目标发展,今后15年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基础教育改...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样也适应于教育领域 ,这是毫无疑问的。面对这样的形势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两个转变”,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教育实现“两个转变”,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教育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转移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向规模教育要效益 ,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这是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农村文化机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而又要与时俱进的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是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生命力、能持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由政府的"行政主导"向农村的"民主自治"转变,文化建设最终也要由政府独立支撑和主导推动向由社会、市场与村的自我发展共同推进转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基层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筑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之后,开始并正在经历着两个新的转变:一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从单向灌输、注重号召到双向交流、注重引导的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深刻变化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两个转变的进程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开创了新的局面。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行两个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两个转变对高等学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该主动适应这两个转变。 一、实行两个转变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两个转变给职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黄元山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8.
适应“两个转变”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陈文宝,马世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转...  相似文献   

19.
政治教材中有诸如“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等说法.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观点呢?首先,我们应当确认改革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生机勃勃地发展.改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和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基本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有些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改革是动力”决不是说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我们知道,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系统,它由诸多  相似文献   

20.
<正> 李鹏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它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两个转变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体制转变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方式问题。但两个转变的最终目的都是落脚于生产力,即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这里的生产力既包括企业的生产力,也包括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