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蕴藏着旅游产业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态,其经济发展落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旅游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地方经济文化,是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地方旅游产业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出路:西部地区要想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缩小东西部差距,应不断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产业分散化向集群化方向转变、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并重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前,商洛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缓。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探讨商洛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动作用,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链向旅游方面延伸,另一方面促进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附加值。从而提高商洛市的旅游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商洛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云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再向“支柱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全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恩培书记和光荣省长多次强调了旅游与文化结合和互动发展的重要性,恩培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产业。原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指出: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省委宣传部张田欣部长、省政府刘平副省长等领导都在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联动、互动和共同发展。田欣部长要求,要解决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魂不附体”、“灵魂出窍”的问题,实现两个产业形神兼备、互融共进。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我省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加强两个产业的结合以及互动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云南民族村、腾冲和顺镇、楚雄彝人古镇等为...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朝阳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优势产业.贵州省雷山县充分利用自己的苗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通过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运用节庆活动宣传营销、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等方式,探索出了通过旅游扶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同时,它的发展历程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在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引起了文化产业的当代衍变。在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当代衍变呈现了两大趋势。同时,在旅游开发中,文化产业的当代衍变也凸显出生产过程灵活化、推广途径多样化、消费方式贴心化等方面特征。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是一个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的知名旅游胜地,文化多元的优势造就了其文化产业的初步发展,以其为例研究我国旅游开发中文化产业的当代衍变趋势及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良好的共生性 ,共同构成可进行产业开发的自然、生态、体育和人文旅游资源 将其产业化发展并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着笔 ,分析其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 ,以培育湘西新的产业门类 ,保护文化、生态环境 ,发展旅游经济 ,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产业是甘孜州今后较长时期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甘孜州历史悠久,民族构成复杂,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发掘、整理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战略意识,找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运行机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又见平遥》大型情境剧是“演艺+传统旅游”的新型演出模式,是平遥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体现了两大产业在产品、技术、市场、企业四个不同层面的融合,文章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又见平遥》在平遥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国际转移已成为必然,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亦引发了民族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产业安全问题是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市场争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对一国的产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在世界排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它们的进入既为中国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较为充足的资本,也引发了产业技术控制、产业及地区垄断、民族品牌危机等产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建设部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紧密结合建设行业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建设行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它不仅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能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重要贡献。没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对大连市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八条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重点介绍我校以中医药文化育人,突出了学院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行业道德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职能的分化。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经济学家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的思想,并将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分别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行业。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第三产业的划分,不但存在着简单化的弊端,而且存在着概念上的混淆。因此,将“智能行业”从“服务行业”中分化出来,称之为“第四产业”,既是对理论的深化,也是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化与经济的相谐共生,既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化建设必须走产业化道路,而产业发展要想上水平,上档次,则必须提高相应的化含量。  相似文献   

20.
彩电业在农村市场的开拓乏力,在城市市场的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有线电视业在全国的入户率,尤其是在农村市场的入户率更低.作为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如何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变革创造的巨大的市场机会面前,有利可图,培育竞争优势,两者结成营销联盟,应该是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