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近几年我国每年有700余万高校毕业生的现状,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通过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研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选了观察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10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对其进行验证,以期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创业的总体水平和创业成功的概率。本文试图在文献综述及访谈的基础上细化创业素质之这一模糊综合概念,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将大学生创业素质分解成五个方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对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用定量分析方法,以江西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3.
周晶  颜涛 《西部素质教育》2023,(17):101-104
为了了解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需求、创新创业技能四个方面对全国十所中医药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 19.0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低、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偏低、师资力量薄弱,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大学生创业,理性的去选择未来的创业之路,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神圣责任。  相似文献   

5.
创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大学生创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的研究主要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针对当前"大创计划"实施过程管理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度不够的问题,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对"大创计划"实施过程及其具体环节进行分析,从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综合分析"大创计划"项目质量,并研究了"大创计划"质量提升瓶颈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创计划"项目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出对策和改革建议,这种调查研究的方式有助于从客观角度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并对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3):149-15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纷纷设立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课程与实践基地,但相应的评价体系应该随之建立与完善,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评价体系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检验教育教学成果。本文提出从创新创业意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三个角度选择创新创业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一套立体的、系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教师创新观与创新行为理论,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校教师创新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师创新行为的维度,检验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正相关,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不同方面改进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的首要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对创业的态度、创业动机、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在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情况等4个方面,了解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然后以西安外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并构建了"课堂教学、竞赛锻炼、横向课题研究、创业扶持"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优异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可行机制,并为该机制的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如完善学校的相关政策管理机制,加强校、政、行、企战略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创业活动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对学院这一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从在校学习阶段到现如今高校工作岗位的不同视角,思考和解析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归纳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相关分析法理论,从创业品格、创业学习、创业支持、创业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模型,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以大学生创业绩效为核心分析和评价江苏省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绩效为核心,为江苏省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改革与创新方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国家推出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为此,高等学校都应加强项目实施的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一套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创业的本质在于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行动并产生价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可迁移到将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通识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是教什么、怎样学、如何评。高校创业教育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环节。创业课程开发要遵循平衡性原则,要有可调适性和灵活性;学生通过直接的经验和动手项目培养和发展成功创业者所需能力的行动学习法,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创业学习的评价则应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还应根据创业人才培养的校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要求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范式转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内核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鲜有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和提升的实证论据。本研究在界定和设计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工具的基础上,面向两所一流大学966名学生展开调查,对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教育支持现状、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可教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涵盖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和实践力四大核心能力,当前呈中等发展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创新创业能力是可教的,但与之适配的课程建设和资源支持缺乏有效供给;第三,学生学习动机和投入在学校教育支持因素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支持和学生学习协同交互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增进创新创业能力可教的理念认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资源的精准供给,深化创新创业自主深度学习与挑战性参与,从而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投入能力、实施能力、实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基础,从理论上解释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总结出六个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宁波博远大学生创业有限公司,由浙江万里学院发起成立,由本校在校大学生负责具体运作并不断传承延续。公司设立在浙江万里学院校内,依托学校优质的教育与研究资源,以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功能定位,目标是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优质的创新创业种子培育与输出基地,是国内典型创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发展效用,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和实地研究,发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