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旅游资源禀赋,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泰森多边形、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村可分为产业村、景观村、文化村3个一级类型和9个二级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呈弱集聚态势,东南密西北疏,呈"三极多区"分布格局,其中产业村集聚程度最强,呈环形片区状分布,景观村和文化村分别呈"T"形和开口环状类"U"形格局分布;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居民点、地形、交通、景区、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重点村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37个旅游模范村为例,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模范村优势资源禀赋的确定和分类;基于GIS技术,通过核密度估算分析,找出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在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相对稀少,呈现"远城、近水、傍路、依景"的特点;宏观上表现为"皖西北分散、皖东南聚集"的半包围特征;资源特色、农业基础、交通网络与旅游发展规模是影响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贡嘎山旅游区为个案研究,在空间、市场、时间三个维度下,通过对研究区内外的旅游产品形成要素分析与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贡嘎山旅游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应由山地观光益智、休闲娱乐度假、商务会展节事、特殊兴趣旅游4类旅游产品构成,产品的结构功能层次应为:以山地观光益智和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为龙头、以自驾车、嘉绒藏族风情体验和民族村寨度假旅游为主导,以野营、摄影、科考(普)等旅游为辅助;山地旅游产品体系主要由山地观光益智、休闲娱乐度假、特殊兴趣旅游产品系类构成。前两类是构成山地和非山地区旅游产品体系的主要系类,但山地应充分考虑区内资源存赋及空间差异、市场需求、同质区域的异同因素以强化该类产品的山地特质。  相似文献   

4.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和载体,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博物馆模式、遗址公园模式、遗址公园+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以及步行、购物休闲街模式等五种空间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都应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8,(4):72-79
基于云南省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及空间位点数据,利用Arc GIS 10.1及Geoda空间分析软件中平均最近邻、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计算等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资源整体呈现极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主要集中分布在昆明-玉溪-红河、大理-丽江、德宏-保山以及西双版纳等四个片区;由全局Moran's I指数可知,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表现为集聚型分布特征,且总体呈现冷热点交叉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将海南岛84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和最邻近指数分析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密度特征以及空间类型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A级景区时空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海南岛A级景区数量自2009—2022年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2)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南北密集,中部和西部稀少,海口、三亚和琼海为高密度区域;(3)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因素,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旅游配套设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景区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质量对景区星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与星级景区分布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区域内旅游发展布局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河南省白沙水库的旅游资源和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白沙水库所具有的52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地文景观类有12种,占总数的23.1%。生物景观类和建筑与设施类各有11种,均占水库总数的21.2%。水域风光类和遗址遗迹类分别有7种和6种,分别占水库总数的13.5%和11.5%。因此,白沙水库旅游资源基本上以生物景观、遗址遗迹、水域风光、天象与气候景观和地文景观为主,同时具有较多建筑与设施类景观资源的风景区。  相似文献   

8.
选取山东省1227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地市拥有的景区数量差异较大,分布均匀度很低;空间分布的类型属于聚集型;景区总体沿“西南—东北”方向呈“人”字形密集分布;表现为中南部核心密度高,北部边缘密度低.此研究旨在揭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特点,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建都地区之一,农业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内涵尤为丰富.可以挖掘农业遗址资源的内涵、进行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形成拥有遗址遗迹(EA、EB)、建筑与设施(FC,FD、FA部分)类旅游资源遗址类景区.但是由于粗放式的旅游开发容易破坏遗址的完整性,破坏资源本身价值.因此,可以借助AR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农业遗址文化内涵,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并通过可视化设计,提升关中地区农业遗址景区旅游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示范点是优质农业资源在地理空间的投影,对安徽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研究,旨在优化农业旅游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法,研究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空间连接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聚态势,由城市中心向外整体递减,具有多中心集聚的分布格局。围绕城市中心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借助城市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近郊休闲农业资源的整合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造成熟的"都市环城游憩带",促进安徽省休闲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厕所既是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窗口.以浙江省7564座旅游厕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及交通集散点分布的特征,以金华、衢州、嘉兴三个城市旅游厕所分布最为密集.浙江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具有正向自相关性,表明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浙江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政策调控、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体育文化旅游可设项目的起源、功能等的不同,把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划分为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旅游、体育游戏文化旅游、武术养生体育文化旅游和古代军事体育文化旅游;根据资源内涵特点,把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分舞蹈类、节庆表演类、武术类、竞技游戏类和戏兽类五种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式开发运营模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制约着文物遗址资源自身旅游经济价值的实现。去博物馆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将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为一种以文物遗址所承载并衍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具备参与、体验、休闲等现代旅游功能和多元赢利能力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大型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文章以陕西乾陵为例,具体论证了去博物馆化的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孜藏区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成为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根据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色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为9类: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类;民族风情与民俗节庆类;建筑文化类;名镇名村名寨;红色文化资源类;民间信仰类;服饰文化类;饮食文化类;地域特色文化类。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对兴和县旅游资源按照8个主类进行类型划分并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汇总出兴和县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中部是以城关镇为核心,以涝利海为重点,以110国道为轴线的中部旅游开发区带;北翼是以文化展示、现代农业观光、风能发电等旅游资源为主;南翼以体育赛事、生态观光旅游资源为主,共同构成了兴和县旅游资源分布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南地区灾变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西南地区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灾害遗址遗迹也是一种特色旅游资源.西南地区灾害旅游资源分布广,遗址多,易于空间组织旅游线路,又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并早巳成为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基地.开发自然灾害遗迹对打造“神秘西部”旅游主题,发展西南地区旅游有积极意义.为此,应解放思想,化“害”为“利”,加强灾害旅游资源的综合研究,做到防灾整治工程与旅游景观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决定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四川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者出游的时间特征及旅游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等多方面对四川省休闲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对四川省休闲旅游市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提出了四川省休闲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拥有数量多、历史久、品位高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体育人文资源。要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总体布局、区域开发、突出特色;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加强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法律法规建设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措施,以保证河南省体育旅游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Bootstrap-DEA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旅游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上升趋势明显,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效率的上升趋势和波动特征显著,呈现出中部>东部>东北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失调状态转为良好耦合协调状态,并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聚类类型以“H-H”集聚型和“L-L”集聚型为主,“H-L”集聚型和“L-H”集聚型的省区数量渐增,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旅游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曲线逐渐偏右分布,右拖尾渐趋延展收敛,主峰峰值上升波宽缩窄且单峰演化趋势渐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虽存在区域差距,但两极分化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