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意识形态的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新视野栖身于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实践过程中,技术、范式和师生素养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现实迷思。本研究通过分析梳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数字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为出发点,界定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的概念和特征,进而设计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文化实践的物理空间、文化思辨的个人空间和文化创生的虚拟空间,同时,从打通数字通道、共享数字资源、创建数字环境和发展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高等教育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迅速融入高等教育,未来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资源,未来高等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以其独特的优势从教学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三个方面助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同时,高校教师也将面临教育教学意识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化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挑战。应通过重塑教师教育教学价值观、夯实教师数字教育教学知与能、提高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能力和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等措施提高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期望通过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为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管理”等多领域的过程,并从顶层设计规划、中层能力培养、基层设施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有鉴于此,我国应从政策规划、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多维度融合、评估机制制定等方面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逐步融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引发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该文首先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及实践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采用一个二维框架来描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借此展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高等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院校、专业、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要素。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既承接数字化应用于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数字化驱动教学方式转型的未来。该框架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分为融合、转型初级和转型高级三个发展阶段。最后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已有惯性的制约、基于经验的教学管理与决策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单一并缺乏灵活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传统的班级和课程制度限制差异化教学发展、教师借助数字化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薄弱、学生缺乏数字化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知识的碎片化带给学习者的选择困境、已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数字时代的复杂教学实践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通过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聚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等关键领域,提出“数字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保障,平台资源共享,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数字能力,构建数字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主要涵盖了整合数字技术的教学实践、数字技术助推的教学模式变革、数字技术赋能的人才培养路径、数字技术保障的数据管理过程和数字技术支持的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等五个主题;其总体的知识演进呈现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模式”“教育数字化”“数字能力”等既预示着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契机。从探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出发,树立科学理念,培养数字人才,搭建数字平台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等伦理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需从制度完善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路径切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式营造高职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数字能力处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位置,培养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布朗大学、爱丁堡大学与利奥哈国际大学在培养教师数字能力过程中的机制保障、技术环境、资源应用与学习方式等方面颇具特色,其培养高校教师数字能力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部门项目服务模式、学校系统培训模式与国家课程应用模式。借鉴国外高校经验,中国高校应该整合利用校内外数字资源条件,构建灵活实用的长效发展机制,助力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其深深植根于数智时代的土壤中。在这一语境下,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部优势主要体现为在线教育建设夯实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数字校园建设赋能数字化生态生成、教育理论研究明确了数字化转型方略,但同时仍面临传统高等教育教学体系致使数字化转型陷入路径偏差、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缺位以及学分、学位管理体系不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等现实劣势。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新型文化体系构建、数字新基建打造等时代机遇,亦要应对数字鸿沟扩大、知识碎片化、信息管理风险等外部挑战。我国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需秉持强化优势、科学发展、开拓进取、战略规避的原则,具体应遵循以下路径:以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引领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发展;依托国家在线教育平台系统性规划知识教学框架;借力数字经济发展助推数字校园建设;统筹建构数据智能基座,重点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偏低、数字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充分、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等。大幅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强化乡村学生的数字能力,消弭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加强对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及实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因素。明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包括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其树立理性的数字观;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力度,提高其数字应用的能力;创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研修的数字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下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通过制度赋能保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与合法性,规避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度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内容上应施力于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四个关键议题,彰显出制度主体赋能的协同性、制度内容赋能的创新性、制度方式赋能的变通性等赋能特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制度赋能需实现:一是要提升政策主体数字素养,培育主体数字化参与能力;二是要平衡政策工具供给,形成职教数字资源供给多元化渠道;三是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职教数字化转型制度推进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数字化是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时代应答,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教育形态的变革、教育机会的拓展、学校空间的重构和学习模式的更新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进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探索。结合三所大学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从超前识变、积极应变到主动求变的进程,对三所大学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究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律,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必将重构教育生态,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教育,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数字能力不仅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的关键变量。目前,我国公民数字能力研究虽然受关注度较高,但理论层面仍存在数字能力与衍生概念混用、数字能力概念模型要素模糊、理论框架缺位、顶层设计缺乏等问题,实践层面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公民数字能力框架、框架实施指南、测评认证工具、技能发展指数等。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经过十余年持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发展和衡量公民数字能力的权威参考框架。以欧盟四版公民数字能力框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从教育数字化转型视角探讨了欧盟四版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的演进脉络、构成要素、更新特点和实践举措。研究发现,欧盟基于数字社会发展趋势作出整体研判,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超前布局,研制公民数字能力框架,并根据数字社会转型变化及时更新数字能力框架。此外,欧盟在公民数字能力发展实践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数字能力的政策报告,并依据公民数字能力框架构建公民数字技能指数,动态监测欧盟公民数字技能指数发展状况,为其持续发展提供适切系统支持。鉴于此,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强化数字能力本位目标导向,建立完善的数字能力提升目标体系;研制本土化数字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师是推动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对我国Z省704名小学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一般,按照得分均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依次为数字社会责任、数字化意识、数字化应用、专业发展、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增强教师数字素养学习意识,创设完备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提供个性化培训体系能有效帮助中国小学教师完成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培养具备相应数字能力的劳动者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德国为实现培养和提升个体数字能力这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实施了新增、重组相关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更新专业标准使其能够充分反应数字化工作世界对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促进职业进修教育同步推进数字能力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借鉴德国经验,该文提出了建立数字能力培养标准,对数字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设计;聚焦综合职业能力下的多维度数字能力培养,形成数字能力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持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终身化职业发展等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数字能力提升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重视依托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数字化的影印出版逐步成为许多传统出版社的重心,数字出版更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影印出版、数字出版虽存在主要流通渠道、受众群体及盈利方式不同等区别,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二者是互通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开展数字化的出版活动,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丁杰  何霄 《科教导刊》2023,(29):21-23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类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财经类高校学科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并对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数字+”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用数字化思维搭建人才体系,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卓越人才;坚持需求导向驱动学科创新,加快优势特色学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区域教育变革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调研发现,乡村教师亟须增强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化应用、深化数字社会责任担当、增进专业化发展。建议创设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包括组织专项培训、创新激励机制等;不断推进数字化资源均衡共享,建设海量优质资源的同时降低接入成本;持续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及时评估、更新和文化环境的创设等,以期在数字化转型中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