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单位犯罪刑罚理念是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设计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基于残缺的客观说,严重影响了刑罚效果的发挥。应该提倡基于主观说的客观主义的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刑罚不仅仅是社会基于道义施加的行为强制,更应从受刑主体角度考察其实际刑罚效果,从而达到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曾出现过刑事威吓模式和社会防卫模式,在法治时代的今天,我国应选择刑事威吓与社会防卫相结合的模式,树立犯罪控制模式的新理念--犯罪的相对性与刑法的谦抑性,两种犯罪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为:刑罚威吓在弱化,社会防卫在强化.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下,科技与食品的结合、利益追求的激烈化,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在犯罪构成的主观、主体要件上出现了诸多与传统犯罪不一样的特点,食品安全犯罪的归责陷入困境。增设严格责任主义下的“风险犯”和提倡食品安全犯罪团体责任显得十分必要。食品安全犯罪立法体系上犯罪客体划分混乱、法规衔接不协调造成的司法运作困境又要求我国必须明确食品安全犯罪客体标准,整合食品安全犯罪于同一章节,设立危害食品安全罪。合理使刑罚提前介入,适当扩大食品安全犯罪圈,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食品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分析了社会失范导致的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和失败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青少年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和谐,以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体系在当代已陷于“危机”:犯罪概念的实质内涵迄今不能有效确定.意味着整个刑法学建立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时代正徐徐到来,涉人工智能犯罪问题也给我国刑法带来巨大的现实挑战,但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犯罪的工具,并不具备刑事责任主体特征。做好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应对预案,可以从人工智能损害下刑事责任的正确分配、刑罚处罚方式的适当扩充、司法解释的跟进以及立法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7.
一、犯罪的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严重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刑罚当罚性。”[1] (P 75) 上述关于犯罪的“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已成为犯罪特征的通说 ,笔者对此也无异议。但如何理解犯罪的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如何理解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在犯罪三特征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通说中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刑法学》[1] (P .79- 80 ) 、《刑法》[2 ]…  相似文献   

8.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是刑法学界公认的犯罪三特征,但刑罚当罚性并不能准确反映犯罪的全部法律后果及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之间的辨证关系,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涵,故应以责任当负性代替刑罚当罚性,所谓责任当负性,是指犯罪具有应当负担刑事责任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对“档案犯罪”的规制存在时效滞后、范围过窄、刑罚单一等诸多局限,未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预防和惩戒“档案犯罪”的现实需要。当前,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档案犯罪”刑法规制的可能途径是,修改“档案犯罪”构成要件;增设“档案犯罪”罪名;完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单位犯罪双罚制在适用中存在着刑罚起刑点过高,对单位犯罪司法量刑不一和以罚代刑、重罪轻判问题。单位犯罪处罚区别原则是现行双罚制弊端产生的根源。我国立法应适当降低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的起刑点,执法中合理适用法定分担原则,承担刑事责任以单位为主体,完善各级监督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和发展,伴随着人工智能驾驶系统的嵌入,给传统交通犯罪的认定带来了极大挑战。高度自动驾驶并无驾驶员,对于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无行为无犯罪”原则。人工智能驾驶系统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应当围绕广义生产者构建刑事责任体系;人工智能驾驶系统步入强人工智能阶段应当认可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给传统刑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分析了构建“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提出了“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架构,最后阐述了“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路径: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智能教育系统;建设具备高人工智能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智能化、定制化的校企双主体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是刑法学界公认的犯罪三特征,但刑罚当罚性并不能准确反映犯罪的全部法律后果及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之间的辩证关系,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涵,故应以责任当负性代替刑罚当罚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以法律预防为目的的刑罚目的理论在应用时由于刑事法治的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难题。而社会防卫的刑罚目的可以有效解决和补充法律预防的弊端,完善刑事法治。而社会防卫的刑罚目的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的现状是,立法规定单一薄弱、司法适用相对多元。基于环境公害犯罪特殊性、刑事责任目的、现有责任方式缺陷、中外立法对比以及司法实践探索考察,完善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必要且可行。立法方面,主要是改进财产刑和资格刑,配置非刑罚处理方法;司法方面,大胆适用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非刑罚处理方法。此外,应根据环境公害犯罪主体的不同,对自然人和单位规定和适用不同刑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政务处分与刑罚形成一体进阶惩治手段,将纯洁公职人员队伍的身份减等、褫夺与职务犯罪刑事责任负担的有机衔接,证成了“三不一体”反腐败犯罪治理体系。对于非职务犯罪,政务处分作为一种刑罚附随后果,显著增强了刑罚报应与预防功能。政务处分作为公职人员犯罪的刑罚附随后果,需要根据主观罪过等具体情况决定适用“撤职”或者“开除”。故而,为正确地适用政务处分,需要在刑事裁判中确认犯罪人的主观罪过类型。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应分别采取“从政到刑”与“先刑后政”两种责任追究模式,以匹配前述两种法律责任关联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独狼行动持续蔓延,其具有危害性大,难以预防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这种以报复社会为目的,个人单独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在2004年至2014年期间就有20起,可以称其为“独狼式报复社会型犯罪”。文章以这些案件为基础,提出四方面的犯罪预防对策意见,即支持重建家庭纽带、拓展心理咨询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安保网络,以期预防和减少独狼式报复社会型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