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角度与色彩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9,(2):F0002-F0002
鲜艳的国旗升起来,在那个夏日的清晨。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那一刻的升旗仪式便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6,(11):74-75
每一个经历过观看升旗仪式的人都会涌出由衷的自豪和无穷的力量,“国旗,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它不仅表达了人民对国旗的崇敬,更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国旗,永远在我们心中!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祖国母亲的生日,在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我们尤其为五星红旗感到激动和骄傲,在其他的平凡日子里,我们应该每天在心里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让神圣的国旗在心中高高飘扬。“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3.
50多年前,我认识了国旗;20年前,我倡议制定《国旗法》;16年前,我结识了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赵新风;12年前,我与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面对面畅谈对国旗的一片深情;近年来,我赴部队、机关、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作《国旗法》知识讲座18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4.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图案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是极其神圣的,一经确定,除非改朝换代,是绝对不容改变的.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他们的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经常变动的,这就是美国的"星条旗".美国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国旗的图案已经改过20次,平均不到11年就要改动一次.美国为何要如此频繁地改变国旗图案呢?这与美国领土的不断变化有关.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旗上每一个星代表一个州,而美国的州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每增加一个州,国旗的图案就要改变一次.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从未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忧,也曾品尝过,拥有过,只不过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是湖北新闻界颇有名气的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5年的国庆期间.染病在身的“国旗卫士”陶维革,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下,进京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我作为文字记者也是应邀随行.我们是在9月28日晚从武昌火车站登上38次列车的.在列车快要启动时,一个身材不高、肩背旅行袋、手提采访机的女同志,拨开人群挤进了车厢.当我们在车厢里刚刚安顿下来,我在车厢的走道上又见到这位女同志正在用手提电话给电台发稿.待她发完稿,我和这位尚没有座位的同行聊了起来,这才晓得她是楚天电台的陶筱秋.她的干劲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6.
为国旗而歌     
庄严而辉煌的一刻终于到来了。10月1日上午10时,我站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附近,亲眼目睹新中国成立50年庆祝大会的升旗仪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嘹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抛展在十月的风中,冉冉升起。人们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庄严,一种神圣,内心再一次被震撼了。这是一个国家的尊严,这是一个民族的自豪。 这样的感触已有一段时日。自受命参加国庆50周年报道,经过多次深入采访,我们的感动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7.
新闻浮世绘     
因转载文章没有署作者姓名.也没有支付稿费.。昆朋网城‘成被告.当年我陪伴丘吉尔的时候……4月21日.一辆满载西瓜的马车从三元西桥旁走过. 北京崇外地区有一个老年陪聊队.鄱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4月25日.一个钉子户在他们耐心劝说下.顺利搬迁. 莱汽车公司有100多种车身颜色供消费者选择.新闻浮世绘@杨博  相似文献   

8.
律师信箱     
案例 我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日常忙于公司事务,但仍喜欢在业余时间“爬爬格子”,偶尔也能在某些报纸上看到我写的“豆腐块”文章。但前两天在上网时我偶尔发现一家网站将我曾在报纸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挂在他们的网页上已经育半年多了,上面并没有我的署名。他们也一直没有通知我,更不用说报酬了,我知道他们这是侵权行为。于是.我发E—mail、写信给他们,要求他们纠正其行为.他们却一直不予理睬。因此,我决定起诉他们,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对于这种案件应该到哪个地方的法院起诉呢?  相似文献   

9.
从确定《五星红旗》图集选题并启动编纂程序后,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对国旗思考的机杼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五星红旗》是一部以图配文、图文并茂的大型纪实图集,跨越半个世纪,涉及方方面面,再现了国旗的难忘时刻,记述了共和国的辉煌历史,自始至终需要一种大气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会做梦。体育记者,总是梦想能采访奥运会。当我踏上赴巴塞罗那的旅途时,已做了近八年的体育记者。在登上飞机前,总编室让我留下一句话,我说:“奥运会是个大舞台,唱戏的不仅仅是运动员,激烈的新闻竞争对记者也是一种挑战。”这句话第二天登在报上,我没看到.回来看读者来信,他们说我是“自断后路”,作“悬崖一搏”。其实,我当时没想到还有后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想方设法能让本报的奥运报道出彩。怕只怕孤身作战,力有不逮。他们为何视而不见? 在巴塞罗那,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7月20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村举行升旗仪式,中国记者蜂拥而至,纷纷捕获这些“庞然大物”。然而在众多的记者中,我却发现了作为香港某电视台评论员的江加良,他谨慎小心地躲在人群里,后被其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日子,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下午3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齐集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上,群情激昂,欢声雷动。升国旗是开国大典的一项重要议程。升旗仪式由林柏渠主持,当林柏渠高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按动了升旗电钮。此刻,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沿着22米高的洁白旗杆缓缓上升。整个天安门广场,数10万军民及各界人士一齐肃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注目上升的国旗。国旗升至旗杆顶端,庄严而神圣。新中国向全世界宣告,饱受苦难和耻辱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国旗     
《新闻导刊》2009,(5):F0002-F0002
2009年9月30日,重庆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办公室“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为国旗添光彩”国旗传递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10月1日6:00总主持人简介66小时不间断播出内容6:20专题片:国旗在我心中6:40现场直播:南昌八一广场升旗仪式7:35专题片:国旗的故事8:00电视音乐片:敬礼,五星红旗──国旗抒怀8:25专题片:新中国历史上的阅兵8:30现场直播:南昌人民公园游园活动10:0066小时总片头10:25转播中央台节目:首都天安门阅兵式12:33成就篇:盛世庆华诞歌声颂辉煌──江西重点工程巡礼14:36民族歌舞集锦16:1121集连续剧:女子公寓(1、2)17:48 国庆少儿特别节目18:30江西卫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很多媒体的法人微博了这样一条消息:11万群众冒雨观摩升旗仪式,留下5吨垃圾。有人据此批评我们的游客甚至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差。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算了一下(可惜算错了)。用11万人÷5吨垃圾,得出每个人带了44斤垃圾,据此质疑:11万人看升国旗,难道每个人扛了一袋约50斤的大米去的吗?  相似文献   

15.
看天安门广场国旗升旗仪式是国人向往的庄严时刻,迎风招展的鲜艳红旗最能撼动革命者的心。毛泽东同志特别喜爱红旗,尤其偏爱风中飘展的红旗,在多首诗词中咏写了红旗的英姿,如: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清平乐·蒋桂战争》)——将革命势力趁军阀混战时得以迅猛发展的生动情景,状绘得红红火火。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胜利美景,动人心魄。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0月29日清晨,在"八百孤军"据守的四行仓库屋顶上,一面巨幅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高高飘扬.在四周遍插太阳旗的世界中,这面国旗显得格外醒目.它昭示了孤军将士奋战到底、誓死不退的决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永不屈从的英雄气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这面令不少人感奋涕零的国旗为杨惠敏所献.经国内外报章杂志反复宣传,又有环行美欧演讲,及宋美龄、孔祥熙、汪精卫、王正廷、罗斯福、希特勒、甘地等多国政要召见之经历,杨惠敏瞬时成了尽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相似文献   

17.
玫屿 《出版参考》2004,(11):4-4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图案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是极其神圣的,一经确定,除非改朝换代,是绝对不容改变的。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他们的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经常变动的,这就是美国的“星条旗”。美国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国旗的图案已经改过20次,平均不到11年就要改动一次。美国为何要如此频繁地改变国旗图案呢?这与美国领土的不断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A、B、C是我单位里三个小伙子,分别为29、30、31岁,他们至今都还没女朋友,像苍蝇一样到处相亲,老是自取其辱。我常讥笑他们,骂得多了,他们说:老大,那你教教我们啊!某日,我叫他们在街头排档摆酒,以我亲历的一场经典爱情案例,给他们普及基本技能。N年前某个夏日黄昏,我在街头打车。那时正是的哥们交接班的时候,打车赴饭局的人又多,我等了足足有10分钟都没有等到一部空车。正在烦躁不堪之际,脖颈间突然重重挨了一记,一阵麻辣辣的疼痛。我愤怒地回头,刚要开骂,却不禁呆住。因为我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遇难人数终于不再持续增长;数百万受灾人民的安置也基本没有了太大障碍;随着一座座简易安置房的建立,重建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学生们复课了,帐篷小学里的国旗重新升起了;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绵阳的市民们也开始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雪梅 《传媒》2001,(7):54-55
“极端”体验 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21日,作为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员,我赴南极乔治王岛采访。我在南极跨越了千年,仰望离祖国最远的一面国旗升起。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在那里度过的,算得上是一次极端的体验了。在南极的50多天里,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到最后一天离开我和越冬队员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