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豪放词人苏轼对婉约派词并不排斥,《江城子》即是一例。它是苏轼抒发自己对亡妻深切怀念之情的。全词设境遣情,自然真实,以“记梦”为线索,描写了梦前思念、梦中相见和梦后哀思的悼念亡妻悲苦的心情轨迹。词中显示的感情变化,表明作者并非“短于情”。  相似文献   

3.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投射了苏轼与妻子天人永隔的追思,交织着宦海沉浮,人生失意,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由此在梦境中建立跨越生死的相逢。梦是愿望的满足,在旷达之外,这曲悼念亡妻之词,及梦境揭示了苏轼的隐秘。这种人生如梦,梦醒后又无处追寻的感伤不仅仅是苏轼的个体经历更是从个体到集体的普遍失落心理。  相似文献   

4.
徐李 《考试周刊》2009,(29):27-28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时亡妻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弥尔顿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本文通过对两诗进行比较,从而探寻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苏轼《江城子》词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词语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成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创了豪放一派,自成一家,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0.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美,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似文献   

11.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变形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姿,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悼亡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苏轼《江城子》词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词语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成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两首以词的形式写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词。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东坡《亡妻墓志铭》中曾如此描述他的这位妻子:“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可以说两个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王弗同时还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他度过了生活中的许多风雨。但是恩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记梦的形式悼念亡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两首悼亡诗中表达的不仅是梦者对亡妇的哀思。苏轼的梦中,隐含着“人世”与“出世”的矛盾愿望;而弥尔顿的梦念还包含重获光明,一睹妻容以及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18.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③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注 ]:①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 75 )。②十年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 6 5 ) ,至作此词 ,正十年。③千里孤坟 :苏轼的妻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 ,苏轼为官密州 (今山东诸城 ) ,故有“千里”之遥。【新读】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它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 75 ) ,时苏轼正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市 )知州任上。苏轼亡妻王…  相似文献   

19.
郝忠勇 《新教师》2023,(10):86-87
<正>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是苏轼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的第二年,正月二十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去世十年的结发妻子。醒来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缠绵悱恻,痛断肝肠,在历代为数不多的悼念亡妻的诗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分别是中西方悼亡诗中的名篇佳作。两首诗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这两首诗在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两个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