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席卷全球体育文化与新媒体融合传播,对于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宣传服务新媒体运作影响巨大。该研究针对新媒体作用下国际知名网站少林武术文化宣传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知名网站对于少林武术文化宣传为背景,了解其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少林武术文化传播,提高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宣传服务能力,对国际网络化新媒体背景下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胡玉玺 《体育文化导刊》2012,(5):116-119,1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进行探讨,从文化融合、战争频起、平倭戍边、秘密结社、交流吸纳、位置尊奉、生活习俗等方面阐释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结论:佛教禅宗为少林武术的繁衍发展奠定思想基石;区域位置创造少林武术滋生的文化土壤;战争的频起促进少林武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平倭戍边检验并促进少林武术的发展成名;秘密会社的组织形式拓展少林武术的传承渠道;博采众长丰富发展少林武术的内涵,广开授徒推动少林武术的传播,演武云游扩大少林武术的名扬;地位尊奉使少林寺积累丰厚的财产,确保寺院宗法制度的持续;生活习俗使僧人形成好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5.
少林武术不仅拥有刚劲有力、变化无穷、立足实战、注重技击等特征,还蕴含着尚武精神、侠义风骨、慈悲谦让、刚健有为、谦和忍让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开展以少林武术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为此,要将少林武术训练、少林武术礼仪、少林武术竞赛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少林武术传承机制、加强少林武术文化教育、举办少林武术赛事等方式,传承少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浅析少林武术的禅武结合与异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与禅宗这一外来教派在少林寺特殊历史环境中的有机融合产生了震撼世界的中华瑰宝-少林武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禅宗思想与少林武术的结合过程进行了理性分析,认为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作用。禅宗教义彻底而深远地影响了少林武术的技术风格及其理论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享有名门正派之称的少林武术也对禅宗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助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南、北少林武术之间的技术体系及其特点有何共性与差异模糊不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分析南、北少林武术各自的风格特点,比较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以期通过明晰南、北少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来印证南、北少林武术乃同宗异派.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是从原始简单格斗的中国武技到具有厚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这一历程的体现。少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化佛教的影响和渗透,并最终通过佛教的"悟",把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主旨的佛教,同专门搏杀格斗,张扬着血光与暴力的少林武术融为一体。"悟"成为少林武术通向化境的必由之路,并载着少林武术逐步走向艺术的天堂,从而具有了对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教化功能。这是少林武术在当代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少林武术能够迎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重要文化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少林武术产业的现状,阐释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通过产业集群的理论,揭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并运用SWOT分析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优、劣势,提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少林养生功功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武术理论和功法原理,探讨并阐述了少林武术与禅武医养生之道的关系与发展,旨在进一步完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让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少林武术和禅宗的"禅武合一"进行归纳分析后,分析了禅宗和少林武术的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最终达到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少林禅、武、医的关系与联系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了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历代高僧的艰辛参禅习武行医经历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旨在完善少林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国粹,让少林禅武医文化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林武术传承理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林武术自诞生起就与佛教禅宗、政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林武术是在战争的实践及广泛吸取民间武术的基础上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少林武术以独特的开放性和融摄性广纳百家之长,不断地与中外武技进行交流,逐步形成了目前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对少林武术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特殊的佛教文化环境使少林武术与中国武术其他流派有很大区别,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出禅宗智慧与传统佛教文化体系的特性,其魅力在于禅武结合、自成体系,其活力在于传统的封闭性与广博的兼容性,其定力源于佛学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林武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演变的结果,既与佛教的中国化这一外在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是禅拳相融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使少林寺接纳了武术,在汇集百家的基础上综合创造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映射出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光芒,由保护寺院发展到济世报国,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禅拳相融表现为禅拳的内在一致性,以及禅拳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少林功夫舞台剧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但又有别于影视创作的新兴事物,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传播少林文化,尤其是少林功夫的“禅武合一”文化;文章从少林功夫舞台剧中“禅武合一”文化的运用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少林功夫舞台剧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对“禅武合一”文化的使用率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重武轻禅”的现象,忽略了文化的保护和富有生命力的传承,影响其发展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事件理论,分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及纪录片4种节目类型,对少林禅武的影视仪式特征进行剖析。指出:在传统宗教仪轨衰微的背景下,影视所营造的媒介仪式化传播在共享与传承的基础上,使少林的佛教信仰与禅武精神被阐释、转化为世俗的娱乐与狂欢,并不断生产出新的意义符号,在受众中建构起少林禅武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