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2.
赵伟吉 《历史学习》2005,(12):30-31
一、演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1.贡赋制度:夏、商、西周时实行贡赋制度,这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雏形。2.“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3.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实质上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须承担四项负担:一是田租(即…  相似文献   

3.
(二)我国古代赋税征收依据(古代赋税制度的含义)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二、疑难破解(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张掖"、"银武威"由来的几种观点的分析,认为甘肃巡抚元展成乾隆六年(1741年)的奏折中所说征收赋税土地分金、银、铜、铁四等;在上等川地中,又可分出"金"、"银"二等;在下等陡坡地中,又可分出"铜"、"铁"二等,是有历史依据的。在分析清代河西走廊赋税征收的标准;张掖、武威的土地与赋税征收情况;张掖、武威的人口的基础上,得出"张掖属‘金’等的土地比武威多;武威属‘银’等的土地,数量更大一些;张掖缴纳的赋税多于武威"的结论。由此,衍生出了"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用金、银、铜、铁的等级,表达人们对一些地方水土条件与富庶程度的认可,是河西走廊特有的一种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明代北直隶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布政司的经济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每年五省都要把将近一半的田粮供给京师和边防。而由于灾荒,北方五省人民逃亡很多,为了完成赋税征收,官府就将逃亡人民应该缴纳的赋税累加到未逃亡人民身上,即"赋税陪纳"。此外,北方地区有很多不适宜耕种的山地、沙地、盐碱地,但官府对这些土地仍然征收赋税,即"税粮包空"。赋税供给、赋税陪纳、税粮包空是压在北方五省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略论宋代国家的土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朝实施“两税法”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私有产权形态日益深化的阶段,而宋代正处于此一阶段的充分发展时期。这就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必须随之转变,国家的工作重点也逐渐转移到以产权保护为中心的经济活动中来,从而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及维持社会的稳定。北宋建国后,承袭唐代对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建立了一套从上至下的土地管理机构并制定了详细的土地管理内容,从制度上保障了宋代的土地私有产权,从而确保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巩固了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三国两晋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主。曹魏在征收土地税时对屯田民和私有小农区别对待。东昊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劳动者不仅要交蚋劳动产品,而且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西晋政权通过占田法确立了小农私有土地的_产权,因而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征收土地税,其按户征收的主旨以及以绢和绵为征收内容,均沿袭曹魏成例。东晋赋税征收逐渐不再以户而是以田亩与人丁为单位。官员俸禄为三国两晋财政支出之大宗。东吴以奉邑制作为俸禄方式,而西晋以实物形式发放。东晋时期以田代禄倡议不绝,而送故成为官员弥补俸禄不足的合法手段。东晋由于皇权式微,中央与地方财政呈现分立局面。  相似文献   

8.
秦朝实行每夫百亩的授田制,按倾征收田税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假设”,西汉完全沿袭了秦朝的土地、赋税制度、依然按顷征田税,西汉农民实有土地数与纳税数额背离,就国家而言农民纳税有统一数量标准,而农民的实际交纳数则决定于地方官吏的执行状况,没有统一数量标准;其实际征收程序亦复杂多样,从剥削率的角度分析,井田制的“十一而藉”和十税一相等完全成立;原对凤凰山简牍解正确,而李则误读该简,导致统计错误。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曾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莫难返之害。”即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加受商人的一层盘剥;历史上的赋税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这就是“黄宗羲定律”。  相似文献   

10.
对于西周土地所有制形态 ,史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 ,从对三种观点的比较分析中 ,可看出西周是土地国有制。西周土地国有是一种特定的所有权形式 ,其本质受所有制条件决定 ,具有私有性。因而 ,西周土地国有实质是私有而非公有  相似文献   

11.
厘清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内涵是讨论"费改税"的前提条件。社会保障费改税实质上是社会保险费改税,且不包括进入个人账户的社会保险费,更不存在额外加税的问题。在当前情势之下,如果进行社会保险费改税,以由地税部门征缴并由中央与地方共享为宜。单纯的社会保险费改税既不会加重民众的负担,也不会加重单位的负担,如果善加运用还可以适当减轻社保负担。社保费改税可行和成功的关键在于确立为民众谋福利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2.
按照西方中古赋税理论,国王征收赋税须取得纳税人同意.与此不同,中国古代帝王征收赋役无需征得民众的同意.然而,为了有效地统治社会,历代的帝王、官僚及文人们为证明皇帝征税役权的合法性作了大量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赋役基本理论,即"皇帝家天下论".西方赋税基本理论中的"同意"原则是以强调纳税人的权利来限制国王的税权,使赋税公平,从而实现公共利益.而中国赋役基本理论力图证明皇帝具有天经地义的征赋役权,是以牺牲全社会的利益来满足皇帝一家的私利.中西赋税理论的巨大差异是由各自的社会状况造成的.具体来说首先取决于征税者与纳税(役)人的身份及力量对比,其次则是由于中西文化及社会普遍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遗产税政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无论是从调节财富的再分配,还是从完善税制的要求来看,都应尽快开征遗产税。从开征遗产税的基本原则出发,对中国的遗产税政策设计提出基本设想,尤其对开征遗产税后产生的相关征管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有利于人们充分认识遗产税开征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前代相比,宋朝商税征收制度的内容相当丰富。关于商税征收的官方表述给人的印象是国家向商人征收的税收只是商人收入的一小部分,征收商税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商品流通,且朝廷试图让商税的征收与监管能够依法进行。但在商税征收的实践中,违法征收致使商人的负担不断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宋代商税征收的官方表述与其实践存在很大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是在朝廷的意料之中并且是经朝廷默许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和税收环境等方面。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开征一个新的税种,制定一套良好的税制,是每一个政府最重要的课题。中国未来贫富悬殊的现象加大,遗产税的开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遗产税的起源和发展,深入分析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遗产税立法的基本构想,主要是对税制模式的选择、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法理内容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就开征遗产税配套措施的完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物业税开征的意义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开征物业税有利于优化我国现行的财产税制,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和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购房难的问题。但物业税开征后对房地产市场、不动产评估也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此应在客观条件和时机较为成熟后,再适时推出物业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税制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法理基础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税制以财产私有为法权基础,最后发展出平民通过代议制而控制国家税收的宪政政体;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支配者.这个法理不仅导致了中国皇权社会在制度方向上与欧洲的迥异,而且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中国制度形态的一系列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有财产法之组成部分的国有财产税收取得制度应该贯彻人权保障的理念,税收取得制度所关涉的人权类型主要有生存权和财产权.税收取得制度中对人权保障理念的贯彻,表现在税收法定主义、课税原则和税收征管三个方面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向着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现行的证券税收制度存在着种种不足,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健康、稳定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适时开征证券交易税;统一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消除对公司和股东个人股息、红利的重复征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