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乐教思想的深层意蕴是人的发展,其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活动的利益追求,乐教是教师追求教学利益,实现自身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教学利益是教学活动中满足教师生存发展需要的对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孟子乐教思想对建构当代教师教学利益观的启示表现在:“得”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主体性;“英才”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关系性;“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活动性;“乐”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发展实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学生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赞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和研教结合的理念,具备研究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时代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崭新教育理念;同时,“反思型教师教育”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学”是乡村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乡村教师是否具备“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模型,并形成四大胜任特征群,包括“互联网+教学”技术/知识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互联网+教学”态度与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三省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不足,自主探索少;开发教学资源与组织教学能力较弱;“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互联网+教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等。由此,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资源投入与共享、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育敏感性”构成,指向教师对教学契机的专业判断、对学生情绪的自我感知与关心品质的呈现,以及应对突发性教学问题的反应速度和临场处理智慧。具备“教育敏感性”的教师能够自发跟随教学情境,适时、相机捕捉与体察学生真实情绪,精准把握教学环境变化。对“教育敏感性”的培养,要解决教师专业训练中“无意识加工”的匮乏,促进教师内隐性学习和自动化决策水平;突破师生“联结“”联通”的同质化局限,构建师生共情的教学联系与生活联系;提升教师调动差异化资源,转化教学危机的灵活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教学决策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决策权,但教师从课程与教学的被动“消费者”到主动的“决策者”的转换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经验主义的教学决策。这一现象表现为教学决策的经验固化、教学决策并化、教学决策依赖等方面。有效的教师教学决策应走向交互性的师生协商决策;增强教师的教学决策意识;通过反思促进教学决策优化。  相似文献   

7.
王梅 《天津教育》2022,(19):96-98
<正>“双减”政策立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学生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这与新课标背景下学案教学的教学形式不谋而合。学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教学方案。简单来说,学案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前设计的学案,实施良好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正好顺应了“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案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藏”的艺术主要指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设置障碍、引而不发和境的营造。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有助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藏”的艺术,需要处理好“藏”与“白”、“藏”与“时”、“藏”与“度”及“藏”与“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改的深入,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已为学生所唾弃;“满堂灌”亦被学生所敌视;“不学无术”之徒更不敢登大雅之堂;“学者型”教师愈来愈受学生欢迎;“照亮别人,完善自己”已成为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教学与学习相结合,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康庄大道;教学与研究相渗透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教学研究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两年多了。但是,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得较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新理念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尤其是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属于“缺乏理念的教学”。“缺乏理念的教学”,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教师上了课却不会“说课”。这种教学,当然是盲目的教学,是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行为不仅需要“焊接”而且需要“碰撞”,因为有了“碰撞”才会“融合”。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发生有效的碰撞、产生有效的融…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在课程、教学、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层面必将发生一些转变。即教师要从官定的课程执行者向“生本”的课程设计者和共同开发者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高高在上者”向“共同遭遇者”转变,对学生实施“对话教学”;教师的群体文化要从“马赛克文化”向团结、互助和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要从“代理家长”,与家长缺乏合作向吸引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是教师实施“自主更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自已的教学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反思者和研究者.在“自主更新”的语境下,教师自己教学技能形成与提高的策略是:应设法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内驱力;应引导教师设法增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应强调教师在其教学技能形成与提高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应重视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教学时机是教师利用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时刻,它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发性与外显性、短暂性和重复性、多因性与差异性的有机结合。教学时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建构;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学智慧;增进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但一些教师由于教学时机的意识不强、创设不足、把控不力而错失良机。教学时机的生成需要教师善于借助教学媒介、课堂提问与实践体验等来创设情境;通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疑惑点、挫折点与突发点来捕捉时机;做到乘“兴”而教、循“疑”而导、纾“挫”而解、随“突”应变,达到择机而教的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观念“落差”是指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落差、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造成这些落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环境因素,也有教师自身因素。消除“落差”的策略是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实地研修,转变教学行为;自我反思,促进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协同学对高校网球教学进行了探讨。协同学的前提——开放系统、形成条件——竞争与合作对高校网球教学具有有益的启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要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1)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2)探索“合作式”网球教学方式;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兴趣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良的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成教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模式存在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发展”、重奖惩轻促进、忽视教师劳动的尊严与创造等四大问题,尝试提出四个方面的改善途径:树立发展性教学理念,重视过程评价;以学生为评教主体,评教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评价体系科学化;建立适合成教教学的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昊 《现代教育科学》2010,(4):81-84,88
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是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教师在“技术”、“实践”与“解放”三种课程理念及“传统”、“现代”与“当代”三种教学理念中的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对“课程与教学”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深入探讨,提出了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角色重构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一线教师视角下当前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样态和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发现,在一线教师看来,当前的教学改革存在多重对立现象:教师对教学改革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组织层面的“繁荣”与教师视野下的“萧条”;教学改革目标的“虚性”和教学改革过程的“实性”;教师选择“教学漂移”还是“科研漂移”的纠结;教师教学能力的制约和组织关怀的缺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现实阻力包括:教学改革的“低性价比”;精于算计的市场文化的浸染使得学生对教学改革“不买账”;教学改革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教师面临精力有限下的成本风险等。科研与教学的不同计算分量、“角色超载”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管理主义的苛求、公司文化浸染大学等现实情况使得教师对教学改革产生困顿。新形势下,教师对参与教学改革产生觉醒:教学改革带来教师自我成长,信息时代“知识供给话语方式的多样性”促使教师实施教学改革需要有“学生意识”,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知能提升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据悉,即将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在“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针对近段时间出现的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甚熟悉教材;不甚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还美其名日“创造性使用教材”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重要举措。那么,怎样“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呢?“认真钻研教材”与“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之间有什么关系?笔者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的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以智能算法精准聚焦大学生学情、以“代具”外包大量重复性教学工作并赋能“创新型”思政课教师、助力教学评价以推进“教”与“学”的共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加上思政课教师对AI存在某种认知偏差,致使大学生学习浅层化加剧、思政课教师“教书”与“育人”角色混乱,人工智能管理的数据风险又影响了数据对协同育人的价值创造。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牢牢抓住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在提升智能素养水平的同时挖掘“人机协同”教学潜力;高校要设立人工智能管理思政课教学支持中心以解决数据风险;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双师行动者关系网络以落实“人机协同”,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