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字的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汉字做出新贡献。文章从现代汉字审美史、现代汉字传播现象与问题、文字事业发展新动态、现代汉字审美应用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数千年的渊源。用汉字记载的浩瀚的典籍,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中国现存最早的典籍,至多也只可达到晚周至春秋战国之际。在那个时期之前的中国历史文化,我们唯有通过古汉字去了解。因为汉字发展的历史比中国古文献的历史长得多。公元前十多个世纪的殷商时代使用的汉字即甲骨文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这说明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已经走过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向邻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汉字文化,就是用汉字承载的文化。文字是文化的承载体,承载体可以更换,翻译就是更换承载体。佛教来自印度,佛经原来以印度字母书写,翻译成汉字,教义中国化,印度原文大都失传,故佛教也就属于汉字文化。而且,中国和以汉字为正式文  相似文献   

5.
唐朝不仅在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史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汉字的对外传播途径及其影响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日本遣唐使对于汉字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汉字在韩国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大力推广;而在汉字能扎根于越南的文化与语言之中,主要是因为其当时处于唐朝的直接管辖之下.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每种文字与使用它的民族、国家血肉相连。如果一个弱小的民族、国家被奴役被殖民或消亡,他们使用的母语文字也就随之消失。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好多种语言文字的湮灭,大多也出自这样的原因。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老的汉字作为世界上表意体系文字的唯一代表,顽强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荣光。汉字虽老,但历久弥新。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文字舞台上,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的话语权越来越彰显,影响力越来越大。试想当年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世界列强军事、经济入侵而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之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建筑也具有其独特的内蕴与价值。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质,所以汉字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通过研究汉字可以了解古代生活,了解古代人民的社会风俗,更能了解中到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本文通过探究汉字与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渊源与联系,具体的展现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千年的汉字文明发展至今,源远流长,生命力犹强。但是,应看到当今其正经受着外域文字文化的浸染与侵扰。对汉字未来命运的认知与选择,国内外学者们各有其主张,莫衷一是。在此背景下,我们犹须强化“汉字生态和谐发展”观,在其战略思想上,应从国家政策、文教导向、社会创新和个体表率等多层面展开汉字文化生态保护与优化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汉字文化生态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绵延不绝的载体,汉字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突显它的工具性价值,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服务,同时也要挖掘汉字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发现蕴藏于汉字中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进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日使用汉字之比较─—兼论统一汉字简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文字中,汉字是一种独立的文字体系。使用和曾经使用汉字的除中国之外还有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中国使用汉字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其它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使用汉字的国家,通过中日使用汉字情况的比较,可以揭示一些共同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汉字文化圈”内统一汉字的写法,是一个难于解决又不难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能给我们以启示,有利于我们对目前文字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字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餐产生了“汉字文化圈”。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恬 《现代语文》2009,(8):105-107
汉字作为汉字文化圈内的一种重要而共同的文字载体,因受文化圈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及汉字自身发展影响,而又各具特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简述韩周汉字传承、汉字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大陆汉字"繁简体"热点,分析两国现行汉字体系差异背后的文化取向,并就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动态发展,对汉字教育以及对韩汉字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更是让世界人民都赞叹不已,直至今天,识字依旧是每一位学子的入门课程。学童们从识字开始,用一撇一捺描绘中国汉字,逐步认识汉字,了解文字奥秘,体会其意,运用其字,一步一步积累所学汉字。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与汉字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多么密切,汉字文化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当作辅助工具来进行,而应当是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汉字文化以及识字教育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文中也将围绕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宋祖英等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从汉字的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汉字的确具有文化的传承性,但是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又使得汉字的理据性有所降低,如果一味强调传承而忽视了文字的发展,也会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要在尊重文字自身规律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强汉字的文化信息分析,从而培养年轻一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刘发建君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多年来他醉心于在小学阶段推广鲁迅作品;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以我对他的了解,这大约是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传统的先生,可是,这位传统先生却给小学生上了一堂“和孩子们玩汉字”的课,不仅如此,他还写作了不少文字为他的汉字课自圆其说。他的这一做法,是他多年来对小学汉字教学的忧患所致,也是他多年来对于汉字的深入研究所致。  相似文献   

17.
汉字起源的研究误解甚多 ,人们多以为汉字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 ,其实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也不是当时的主流文字 ,更不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 ,相反却是那时一种职业性的落后的“变文” ;甲骨———金文———竹简书没有先后的继承关系 ,它们只是书刻文字材料的进化过程 ;汉字的起源不是考古学的问题 ,是心理学的问题 ,是人类文化学的问题。我们不能将文字与书写文字的物质材料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19.
席于霞 《文教资料》2008,(34):49-50
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它的文字的产生、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国汉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揭示汉字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演变,必然要区分“汉字”、“汉字艺术”、“汉字艺术设计”这三种不同的又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化产物,了解作为汉字艺术设计的载体一汉字的来源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汉字艺术一书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汉字艺术设计形成的意义,才能把握它的发展轨迹,才能发展它的新创意,新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