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在“特异性免疫”一节教学中,以社会热点新型冠状病毒侵染机体为案例,探索基于生命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图形构建能力,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初中生物学相关内容为例,在生物学学科视域下对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的基础上,阐明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以“事实→概念→观念”为主线构建概念图谱,梳理教材中体现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行大单元的整体设计;再通过创设结构化情境、融合多种科学思维和方法,结合相应的事例和概念教学,进行渗透、内化并升华结构和功能观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中学生物学教学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其主要体现在片面认识教学的基本价值,缺乏教学价值的整体结构观念,忽视生物学科所特有的教学内容的生命性,生命意识淡薄,以及课堂生命活力的丧失等方面,使得本应着眼“人”的发展和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4.
以水痘疫情为教学情境,从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方面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5.
以高考专题复习课例“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为例,采用深度学习“层进式”策略,经历“感知、确认、信奉”三个教学过程,经过分析事实形成观念、运用观念迁移推理、拓展观念形成素养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最终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材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分析密码子及其特点、tRNA的结构和功能及中心法则,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破译密码子的科学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构建翻译模型发展归纳与概括、推理、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史为依托,以“CER模型”为论证体系对“DNA分子的结构”进行探索;融入“模型建构”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思维载体,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明确遗传信息的本质,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学段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教学中通过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等思想,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结构功能观。  相似文献   

9.
杨璟海 《学周刊C版》2023,(21):136-138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观念主要体现在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四个方面,由此可见,生命观念与生命的基本特征有着较大联系。文章主要分析基于生活化教学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教学意义,从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教学设计、生活化实验教学、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论述基于生活化教学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望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命观念是最能体现生物学特点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只有透彻研究教材的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生命观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血糖调节”模型是激素调节的典型实例之一,同为储能物质,糖原通常会先于脂肪提供能量;肌糖原分解生成的物质可以在肌细胞内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不能补充血糖;青少年型糖尿病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是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和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结构与功能观”为例,结合生物学试题综合难度模型,建立了评价生命观念核心素养进阶的命题方式。对“结构与功能观”各素养水平所需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细化。从情境复杂度、推理复杂度、回应方式、深度水平4个维度对不同素养水平进行了难度设定。以试题案例的形式展现不同素养水平的命题过程,为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的。以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运行、发展、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等特点为研究方向,提炼出的生命观念有生命的物质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13.
“稳态与平衡观”是动态的、具有调节机制的平衡观。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展现稳态与平衡的调节,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真正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树立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与重组,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模型建构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建构细胞结构三维模型”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大概念,并形成细胞水平的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同时发展学生建构模型等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生命观念在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包括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实验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引发实质性的变革,是与缺乏生命气息密切相关的。“动态生成”教学观从变革课堂教学的组成形态着手,期望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在“动态生成”教学观之下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等几方面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在高中阶段主要表现为: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途径有: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指导学生建模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关注生物科学前沿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杨璐 《考试周刊》2024,(6):134-137
以“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为例,从生命观念和结构功能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落实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郑玉红 《学周刊C版》2023,(22):160-162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涵盖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生物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入类型多样的案例,通过抽象与概括事实,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将与生命观念相关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