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造型教师认知特征:满腔热情的求知欲创造型教师之所以能够满怀信心地给学生劝告、指导、说理和教诲,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是因为他在认知上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尊重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既是创造型教师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也是创造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创造型教师的强烈求知欲望还表现在勇于自我否定。创造型教师决不固执己见,固步自封,不让学生批评。二、创造型教师的才能特征: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教师的创造才能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摘荟萃     
文摘荟萃创造型教师的特点一、创造型教师认知特征:满腔热情的求知欲创造型教师之所以能够满怀信心地给学生劝告、指导、说理和教诲,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是因为他在认知上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属于理智感的范畴。创造型教师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型教师的认知特征,也是教师进行创造的重要基础。创造型教师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讨,都是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一个不喜欢广泛涉猎知识、没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就是在学习环境教育中通过教师创造性教育方法培养创造型学生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教育理念,并且从教育观念上、教学模式上有的放弃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师深刻地思考和设置教学问题,学生也就深刻地思考和学习,教师大有作为地创造性教学,学生也能够创造性地开阔学习思路,妙思泉涌,教师凭借思维教学的灵活性,学生也能够奇迹地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成长的特点,坚忍不拔地创造教育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主要回答什么是创造力及创造型人材的人格和行为的特征,还讨论了化传统、国家的科技战略、教育因素对创造型人材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王永波 《小学生》2011,(5):27-27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教育教学这一行来说,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领进门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的首要任务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兴趣浓厚,求知欲就会愈盛,求知欲越强,在学习中就会越有乐趣,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点拔、指引和激励。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呼唤学生的创造本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学生的创造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唐玉芳 《广西教育》2004,(4B):39-39
教学活动实际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进行之初,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则有满足这种期待的意愿,此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尤其是在正误知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郁玉其 《教师》2011,(12):96-96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教育不应该像旧有的模式——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更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一、正确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创设情境是探究教学的“温床”。有问题才能探究,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应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  相似文献   

11.
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造性教育。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教师对创造力存在偏见,这种态度表现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各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消除偏见,社会心理学提出群体内接触这个概念,这对消除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偏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日常教学基础上,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内心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情景教学法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发形成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实认识化学这门学科,并且深入了解化学,这样化学课堂才能起到传播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一学生对理性较强的《减数分裂——精子形成过程》一节的教学内容会感到容量大、难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现状,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创设情境,引发求知欲。 如:教师用投影仪给学生演示一个细胞变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细胞的图像。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提问:①这幅图是有丝分裂吗?②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回答问题,能够产生强烈的求  相似文献   

14.
创造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的教育。一个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是繁杂而细密的。现阶段应重点抓住三个基本面去研究 :培养目标的研究——以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培养内容的研究——以解决“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 ;教育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以解决“怎样教给学生”的问题。这就是创新教育的中心课题 ,简称“WWH”问题。创新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而达到向创造型人才方向成长的目的 ,即培养创造型人才。简单地从行为特征上来看 ,创造型人才最为明显的是 :乐于从事富有创造性 (包含冒险…  相似文献   

16.
<正>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人类的探索正是建立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之上,推动着人类勇于克服困难,展开不懈的努力。小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激发更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在探究中促进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才能自觉地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丰富的课本知识、优美感人的语言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之爱的特征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之爱是教师在教育情境里促进学生生命元素整体发展的一种积极情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爱的教育,其特征是审美性、发展性与教育性;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正确认同、促使学生勇于实践、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好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培养动手、动脑探索的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抓紧、抓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