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今年3月到新加坡学习起,我就成了《联合早报》的忠实读者。每天早上我都会花0.75新元买一份《联合早报》,然后边吃早餐边看新闻。半年多来,《联合早报》已成为我了解新加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白贵  王南 《当代传播》2005,(1):34-35
本文以文化分析的角度研究海外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归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考察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本内容"中传递出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等文化要素,并将这些文化要素置于所在国环境中,研究《联合早报》在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会格局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异变。  相似文献   

3.
贾燕 《新闻窗》2007,(2):123-125
报刊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报刊的作用就更为突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读者想利用英文报刊了解国内外时事,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阅读英文报刊,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下大事,而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在不同时期所推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引发华语社会地位与功能的变化,也使当地华文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构建华人身份过程中做出了调整,其新闻采编也由此折射出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华人身份及认同感。本文以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联合早报》为例,通过追溯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结合政治、经济、种族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探究《联合早报》与华人身份认同所经历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从新闻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任何新闻媒介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传播,而新闻媒介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其自身亦表征为一种传播文化。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是日发行量将近19万份、连同网络读者在内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一张华文报纸,不仅是当前新加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媒体,更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媒体。《联合早报》承载了众多转变成为海外少数民族的海外华人的族群诉求和文化寄托,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和共同心理精神上,面临着代代相续的传承与异域他乡的变异,作为海外华文传媒的翘楚,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的缘起、发展,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困难。作者在分析了联合早报电子版的特征、读者和发展战略之后,提出,中文电子报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力。坡联合早报从一家地区性的报纸发展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报纸,不能不归功于网络提供的传播速度、互动技术及无限的存储空间。作者认为,目前电子报纸面临的主要困难仍然是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卓 《新闻爱好者》2017,(12):107-107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英语报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新颖、语言实用、资料丰富的特点,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对英语报刊阅读教材的内容选取、编排设计、逻辑架构、读者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张健主编的《新编英语报刊选读(语言文化类)》是外研社2012年9月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建设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学热悄然成为最近几年文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论语》《中庸》《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国学作品从中央电视台走进了课堂,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国学作品的追捧,也为国学相关的图书出版带来了新的风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人们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众多林立的报刊使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丰富。一份报刊,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特色。对报刊来说,个性主要体现在装帧、内容、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发行量已达二百六十万份之多,读者遍布全国各地。一张小报为何能吸引这么多读者?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来南京讲学的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同志。《'报刊文摘》是一九七九年筹办,一九八O年元旦正式创  相似文献   

11.
早报网(Zaobao.com)新加坡报业控股亚洲同有限公司属下的华文网站,也是世界著名的华文网站。它的前身为《联合早报》电子版,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网站,提供包括新闻和电子商务在内的综合网络商业服务,《联合早报》和近百家世界各地电子华文报刊都是早报网新闻的提供者。 《联合早报》电子版从1998年开始为读者提供网上论坛,读旮阅读“早报”电子版,不仅能看到对重大新闻时事的深度报道,而且也能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按照网页的测览量计算,目前早报电子论坛的访问量大约每天有10万页左右。BBS的网友来自世界各地和各行各业,大大提高了早报网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文报刊的文化传播与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华文报刊用南洋人的眼光审视和关照中华文化、以承传中华文化为已任、在维护当地国的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争取华族权益等内容 ,论述了东南亚华文报刊的文化影响与编辑特色 ,评论了他们在承传中华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由于东南亚各国吸收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 ,以及当地国政府设置的不利华文报刊的生存环境 ,华文报刊在坚持原来的编辑办报特色的过程中 ,不得不采取种种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文摘的魅力没有人怀疑,原创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可是人们又不能不承认,被称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是一份文摘月刊。2000年英国出版的国际期刊年鉴里面,《读者》的发行量排在世界综合类期刊的第四名,第一名则是美国的《读者文摘》。上海《报刊文摘》,是一份新闻文摘周报,发行量达100 万份,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一些全国发行的新闻报刊。对于有阅读习惯但时间又不充裕的人来说,欣赏文摘类报刊是最佳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不管报刊市场竞争怎么激烈,《读者》、《报刊文摘》、《小说选刊》等文摘类报刊始终走红。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文摘类报刊或文摘类版面已发展到8000多家,仅北京就有2000多家。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竞争 ,如今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广告攻势。在新世纪报刊的征订中 ,报刊广告词作为富有渗透性的“心理武器” ,成了争夺报刊市场注意力的耀眼“亮点” ,不少报刊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 ,精心制作言简意赅、韵律铿锵、朗朗上口的妙语佳句 ,赋予报刊以人性化、个性化的情感色彩 ,将报刊从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演绎成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千方百计地锁定读者的注意力。与往年相比 ,世纪之交的报刊广告词更富有创意 ,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构成了一道瑰丽的文化景观。激活读者需求现代社会的信息流量骤增 ,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朱胜龙 《传媒》2002,(2):44-45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竞争,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争夺读者注意力的竞争,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心理武器”已日渐显露头角,在2002年的报刊征订大战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有文化内涵、可读耐读的广告词不断增多。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品牌的有效载体,更加讲究创意,已经和正在从外部灌输  相似文献   

16.
朱凤鸣 《传媒》2003,(3):49-50
大特写专版(专栏)被众多报刊看作是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的黄金版面。如何采写和编好高质量的大特写,是报刊老总和专、副刊采编人员经常探索的问题。笔者在采编大特写的实践中,注意学习兄弟报刊的先进经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注重大特写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特色,把握好大特写的可读性、真实性和政策性,从而受到读者和报刊编辑的欢迎。近两年来,我有20多篇大特写被《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人民日报《大地》及本报的大特写专版录用。其中在《华西都市报》发表的大特写《荒唐的跪灵事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报刊市场的发展,女性类报纸和刊物渐成规模,成为有广泛受众的一类文化产品。因为这块市场得到消费者垂青,所以越来越多的刊社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以致同类报刊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在对读者的争夺中,有不少老牌报刊的市场份额大幅度被压缩,往往因为资金链断档致使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不少报刊近几年频繁易主,在市场上不断寻求新的生路。  相似文献   

18.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它把海内外华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其内容立足新加坡,放眼东南亚,紧盯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华人的喜欢。今年3月起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份报纸。经过半年多的接触,我对《联合早报》最深的印象是两个字——厚重。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8日,《经济日报》和《光明日报》在北京分别挂牌宣布成立报业集团,至此,全国已有5家报业集团。有消息说,截至2000年全国将扩大到5—10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将纳入到我国整体产业发展的序列中去,而且新闻产业的发展势头很猛,潜力很大。 笔者是学经济专业的,从事新闻编采工作已经13年,曾经一度做过新加坡《联合早报》经济版的撰稿人,并多次去过《联合早报》办公大楼,和《联合早报》的记者、编辑多有交往。因此,对拥有近20家报刊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有一些了解,所以,想就如何在报业集团中做好编采工作发表一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20.
谨防"数字陷阱"--精确新闻常见的三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所谓精确新闻 ,就是借助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 ,精确新闻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 ,涉及面较广 ,排除了个别的、偶然性的事件 ,更具有普遍性、说服力。精确新闻还运用量化的数字语言描述新闻事实 ,排除了记者主观成见 ,使新闻更加科学、客观 ,受到读者的信任与欢迎。目前 ,报刊上根据抽样调查报告改写的新闻越来越多 ,还有许多报刊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栏目 ,如《北京青年报》的“公众调查”、《中国青年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