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行为失范生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存在.他们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他们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关注行为失范生,了解其形成原因,寻求矫正方法.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尽管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个性的形成甚为不利。一个学生从小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心;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大了就难于对人热情,怯于交际。通过观察调查,我们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良品质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第二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向外扩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5.
一、现象 走进班级,说话最"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要老师经常强调"纪律"的班级一定是低年级,而到了中年级,这种势头有明显的收敛,老师提问后,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到了高年级却是另一个极端,许多时候要老师故意创设情境,再不断引导、激励,课堂上才有三三两两的小手举起,而且常常是那些有非凡表达能力的"老面孔",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教室里.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化指导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其中当然包括那些行为偏差的学生。大部分学者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青少年出现的一贯与年龄不相称的、导致社会冲突、个人不幸和学业失败的行为,其中笔者较为认同吴武典教授对偏差行为的定义:"偏差行为是指那些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是专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周芳  卞京  陈晨 《班主任》2011,(6):53-56
由于种种原因,班里有些学生自发形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有的只讲"哥们义气",经常一起破坏校纪、班规等;有的一个宿舍就成了一个"小团体",干什么都在一起,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拉帮结派,互相争斗,引起很多问题。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网友"小老师")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和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越轨行为”的解释,而社会学关于该概念的解释是,与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标准行为或社会的期待相违背的行为就是越轨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反常行为,病态行为,违章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等多属于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是属于越轨的极端形式。本文所指学生越轨行为仅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行为,并试图探讨各种违章违纪越轨行为的产生动因,以及越轨行为控制建议,旨在对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一、常见学生越轨行为类型学生越轨行为,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9.
纪律问题始终是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纪律问题大约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班级群体性的纪律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班级中经常表现出破坏纪律行为的个别学生,虽然人数很少,但能量很大,一两个人就会闹得全班没法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学生越轨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青少年学生的越轨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进而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1.
彭文杰 《考试周刊》2011,(6):210-211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犯罪学研究发现:大量严重的犯罪行为是从青少年时期的那些轻微的不良心理行为演变而来的。如果能对他们的这些不良心理行为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处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防止转变为违法、犯罪行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其他学校差.在每个班级中几乎都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存在。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探究了职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沉湎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的事件和报道经常能看到。表面上症结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或者游戏的问题,可是仔细分析,都能看到事件背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和缺失。解决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游戏沉迷上瘾的问题,需要从改变家长和老师开始。没有家长和老师教育方式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学生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李希贵 《师道》2007,(5):48-48
泰德·莱戈教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专门研究尽快熟悉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方法。 他认为,记住学生的名字是一门艺术而且值得为之付出努力,即使你同时教着几个班级。反复调查表明,学生欣赏那些把他们当作独立个体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把他们看作一个群体的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越轨行为是指背离或违反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社会规范也有所不同。判别人的行为是否越轨,主要看其是否背离、违反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规范。越轨行为根据背离、违反的社会规范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一般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前者是背离、违反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规范,后者则是违反法律规范。中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背离、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的问题。现代教育中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是怎样组织的?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班级授课制。过去的教师是怎样教学生的?通常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标志着大规模推行教育的基本形式的出现。随之,在班级如何有效率地组织教学成为一门学问。很多教师有一个最基本的设想,就是把儿童设想得都一样,每个学生都一样。  相似文献   

16.
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好学生需要关爱,但那些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更需要我们关爱。一名好老师应该关注到班级的各个角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7.
张锐 《安徽教育》2009,(5):27-28
<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师生间的冲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班主任通过对这些冲突的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班很齐心,很团结,成绩好,纪律好,每个老师都喜欢某某班。也经常有这样的班级:班干部不得力,班级一盘散沙,没有集体凝聚力;班主任整天围着学生转,累的精疲力竭,但效果不佳。要让一个班的学生具  相似文献   

19.
郭德刚  陈波 《中国德育》2012,(18):72-73
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的班级和学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就像一堆没用的木头。听到这里,我思考了很久,心酸之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充满智慧的校长,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次活动,让老师们从一堆废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老师们反复挑选,最后能找到有用木头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老师都是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20.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青少年学生的越轨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