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饮食风味。其烹饪原料丰富,表现在水产类原料丰富,蔬菜瓜果种类多样,调料品种繁多。粿文化、粥文化以及工夫茶文化,彰显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闽菜命名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闽菜的命名特点,把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菜名、“写意型”菜名、“半写实半写意型”菜名、“典故型”菜名、传统地方小吃名、药膳名等6种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闽菜菜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直译/音译+注释法”等。  相似文献   

3.
小吃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地方特色文化.小吃名称的英译对于促进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贵州小吃名称的文本类型、命名特点及翻译原则,并且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贵州小吃名称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类前缀。此外,“前”字用作类前缀还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表职务的名称之前,指“现任之前的任何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二是用在一些术语前,指“……产生之前的”。这是受外来语缀影响产生的新用法。  相似文献   

6.
<正>会认的字:轿救摩托防渔货轮科考一、教材简析这个板块的“识字加油站”是两组交通工具的名称,一组是车类,一组是船类。车类中的“救护车”“消防车”是按其用途命名,“轿车”是按古义引申而来,“摩托车”的“摩托”则是音译外来词加上中国的汉字词根“车”组构而成。船类的“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则是依照其用途命名。通过“识字加油站”的学习,能引导学生认识四种机动车和四种船舶,加深对相关字词形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工具命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钵仔糕     
香港的特色小食多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飞机榄、糖不甩及麦芽糖夹饼,当然还有不可不提的臭豆腐和鸡蛋仔!这些小食都曾于不同年代在香港掀起一番热潮。在五六十年代,人们休闲的活动不多,加上并不富裕,所以串串门,品尝一下廉价的特色小食就是大多数人惯常的消遣活动,很多特色小食也因此应运而生。在香港众多的特色小食中,我最爱吃的就是钵仔糕。“钵仔糕”之所以叫作“钵仔糕”,是因为古时人们并没有其他器皿,所以他们会利用一种碗口很大叫“钵”的器皿来盛,制作出来的糕点会似一个钵的形状。但现在的钵仔糕已不断改进,除了“钵”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案例描述:当一个人在同一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即在同一地方摔两次跤),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地方出现同一差锩(即在同一地方各摔一次踱),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此时,作为问题的管理品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这就是蒹钢股份公司炼钢厂3#连铸车间的修路原则。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在雨水充沛的沿海地区,还是在季风难以抵达的内陆省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县风味的小吃。提起家乡的小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春卷。  相似文献   

10.
选材,重在一个“选”字。角度不同,选择的材料也就各异,选材的角度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根据素材内容的不同,可以把素材分为新闻类、想象类、民俗类、日常琐事类等类别:根据选材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运用逆向思维“大事件中选择小细节”,有运用发散思维“同一事件多个角度选材”等;根据素材使用方式的不同,有“经典化用”“故事新编”“童话演绎”等;根据素材表达效果的不同,有新颖、独特、深刻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概论》是王国维重要心理学翻译著作,这本书中他对心理学方面的术语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翻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追求“语义相当”的术语命名和追求“贯穿统一”而对术语进行篇章层面的修改。该文前半部分分析了王国维在术语翻译中借鉴日制译词来对心理学术语进行翻译,以及开创性地大量使用二字结构来进行术语命名;后半部分则分析了王国维在上下文中对于同一术语的不同译法以追求全文的“贯穿同一”。其翻译对当今的心理学科术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安小吃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小吃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详述了小吃翻译特点,然后探讨了五种常用的小吃翻译方法,并定量统计了西安小吃名称翻译方法的接受度。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改善西安小吃的翻译颇具实用价值,而且对其他地区小吃的翻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课本第六课《狱中联欢》一文中:“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而在同课的“思考·练习”的第 4题:读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1)中:“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在同一篇课文的同一句话中,出现了“曼”和“漫”两个字,到底应该用哪个字呢 ?  “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柔和:曼舞。②长。   “漫”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水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遍。③不受约束;随…  相似文献   

15.
揭阳岭是潮汕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重要地名。本文试从“岭”字的本义及“五岭”的多种说法入手,论证“五岭之戍”实际上是秦始皇用兵南方之泛指。“岭”的本义是“山道”。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晋裴渊《广州记》所列五岭之一的揭阳岭的原型是在漳浦县境的蒲葵关。  相似文献   

16.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期使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羊”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意保持一致,其构形笔意义类大致有四类:一是表示“羊”的种类名称;二是表示“美、善”之意;三是表示“地名或姓氏”的用字与“羊”有关联;四是表示与“羊”相关联的动作行为;五是与“羊”义无关联的(用作声旁的,构字部件与“羊”字形体相似的).通过考察分析,得出“羊”字的构形规律.  相似文献   

17.
沈泾渭 《中学理科》2008,(10):49-51
三、本体自喻。 在比喻的修辞格中,“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更不能是同一事物。所以,如果句子中的“本体”与“如”字成语中的“喻体”是同一事物。就不能再使用这一“如”字成语,否则,就犯了本体自喻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8.
古人写诗,特别注重字词的锤炼,一首诗决不愿重复同一个字,认为一首诗出现同一个字是败笔,刘勰就曾说过“同字相犯”(《文心雕龙》)。但有的诗偏偏重复使用了同一个字或几个字,而且还偏偏用得很好,从而形成了两种独特的用字艺术:“同字”与“叠字”。  相似文献   

19.
潮汕美食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飞跃发展。湖菜具有擅长烹制海鲜、注重原汁原味、口味崇尚清淡、注重食疗养生和素菜、汤菜、小食等方面的内涵特色和注重造型、色彩、程序、环境的形式方面的特色,这是潮汕美食在20世纪末迅速崛起,走俏大江南北,乃至享誉国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是传统伦理道德与地方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仪式,流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殡前事项、做功德、出殡和丧后祭拜。潮汕内部的丧葬习俗存在区域差异,主要的差异有停尸公厅的时间、“做功德”的流程以及丧后祭拜的“做旬”次数。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差序格局及重男轻女、五服制度、治丧组织、风水信仰、攀比之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潮汕丧葬习俗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潮汕宗族组织的存在是丧葬习俗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潮汕丧葬习俗虽然在新时代有迷信、从众攀比等弊端,但是也在逐步简化不合时宜的程序,同时作为乡村集体记忆的一种载体,对于增加宗族内部的认同感、基层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仍有其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