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3.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词名家,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誉。韦庄的诗歌作品内容广泛、包蕴丰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细分为社会政事诗、羁旅纪行诗、感时伤世诗、咏史怀古诗及写景咏物诗等等各个主题。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前辈和时贤们一般倾向于探讨韦诗中的伤世主题、怀乡主题和写景主题。本文以特殊的视角,关注了韦庄“咏物诗”的取材倾向及“家事亲情诗”中的亲情主题。  相似文献   

4.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高考古诗鉴赏,实际是要求考生经过对作品理解、内化,扩大化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及其所映照的心灵世界,再按考题设问,分点解答,逐渐缩小化、外化的过程。咏史怀古诗亦不例外。咏史怀古诗.诗人往往通过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借登高望远、咏叹史事、怀念古迹来借古讽今、怀古伤已、感慨兴衰。  相似文献   

6.
咏史怀古诗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别.据统计,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咏史怀古诗有9首,《赤壁》是其中之一.《赤壁》作为杜牧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经久不衰,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凸显了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聚焦于史和"不与"之情两个角度来解读《赤壁》,并在此基础上从晓之以史、...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诗人将湘妃意象大量入诗,具有鲜明的湘妃情结。中晚唐湘妃诗以怀古为主,多凭吊追慕之作,情感基调愁怨幽恨。从宏观而言,吟咏湘妃是中晚唐怀古咏史风潮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湘妃传说与潇湘山水、屈贾情怀等共同激发着诗人的怀古诗情。诗人借湘妃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其中,屈原其人其诗,对于联结湘妃意象与中晚唐诗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驱使下,对动荡社会现实的切心关注,他以史为镜,观照现实,将历史和现实加以沟通,或借古讽今,或咏史抒怀,充分借用古人古事将其难以直说的隐忧与深层思考,用艺术处理,以怀古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怀古咏史上升到睿智的哲理高度,涵融着作取鉴资治的警世史论和讽谏意图,具有显豁的伤今情调和深层的历史感,有着明显的超前意识和鲜明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登临诗作为唐诗众多题材类型的一种,在有唐一代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产生原因看,自然环境、原始意义、节日习俗、应制诗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思想情感层面看,抒发了对宇宙鸿蒙对大自然的热爱探索之情、思今怀古之情、思乡怀人之情、伤时忧国的爱国之情、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从审美价值看,凸显了其想象美、夸饰美、意境美、含蓄美、悲凉美、感伤美等艺术特点;从文学嬗变史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代登临诗、登临词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咏史怀古诗     
备考提示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咏叹史实,达到感慨兴衰、寄  相似文献   

11.
咏史怀古已成为古代文人借古抒怀,倾诉内心世界的言说方式之一。走进异彩纷呈的咏史诗,可感悟古人凝结于其中的生命体验。文章从咏史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类型等入手,探讨咏史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征是熔咏史与言志于一炉,糅怀古与鉴今为一体,旨趣隽永,发人深省.《西塞山怀古》一诗,可窥得这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引起 中国咏史诗源远流长。 围绕个人的穷通得失,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写历史的兴亡,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咏史怀古之作的两大主题。自左思咏史始,初唐、盛唐、中唐诗坛都不时弹奏起这回环往复的旋律。陈子昂、李白、杜甫的作品就是其中的心曲。陈子昂咏诗怀古之作近二十首,主题基本集中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上,《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是其代表作.他的诗情感色彩强烈,与自身遭遇结合,挟带着对社会与世情的愤激不平;面对着追求不遂的现实,又往往以天命世事与富贵荣华难以久长的慨叹来自哀自怜,自解自劝,多直接抒发,表现直观。李白的咏史怀古之作有三十余首,其中抒写怀才不遇的近半数。《经下邳圮桥怀张子房》、《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是其代表作。这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但无论哪一种"咏怀",都是一种"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18.
张舒 《现代语文》2009,(12):29-3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论述了我国咏史怀古诗发展的4个阶段:产生创格阶段,开拓发展阶段,创作高潮阶段,余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晚唐怀古、咏史诗歌的勃兴,是作为历史年轮的人的怀旧意识的自然表现,更有着他们的现实审美用意。他们在咏史、怀古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显得伤感、哀婉,具有自己所独到的审美特征和感受。它们仿佛是一支支挽歌,为走上覆灭之路的唐王朝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