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文学的灵魂,诗歌翻译同样吸引着许多学者的研究注意,本文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英译为例,通过对比研究杨振宁和许渊冲两位对此句的不同翻译风格,从科学性和艺术性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特点和原则,以期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法语诗歌的翻译中,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探讨法语诗歌翻译的创作语境,即社会文化语境、原诗作家的情感经历语境以及诗人的写作风格语境,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在准确认知诗歌语境的基础上,法语诗歌翻译的四种可实践性方法:得情忘言、对号入座、古体新诗和音律再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艺术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农民诗人彭斯的A Red,Red Rose在我国曾有许多种译文。本文比较、分析了其中四种,旨在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学翻译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文学翻译、科技翻泽和诗歌翻译的实例证明了这一客观性。片面的艺术观与科学观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现代诗人,不仅创作了许多诗歌,还翻译了诸多诗歌。从通俗性、艺术性以及意向剖析三方面研究陶行知先生的英译作品。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了解他国文化、学习他国语言不可缺少的行为活动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翻译本身的性质是科学性还是艺术性尚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解读,探讨了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翻译中的不同作用,并浅析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熊莺 《海外英语》2012,(8):154-157
理所当然,小说翻译无需强求译者是小说家,科技翻译不必硬要译者是科学家。但是,诗歌翻译则不同,译者定当是诗人。诗歌译者"是一个特具气质和才思的诗人,是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滋润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能让原作这粒种子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自然发芽成长,从而赋予它一个新的生命"。要想达到以诗译诗的境界,只有译者天赋诗才,方能神遣译笔。下面,就湖北大学教授吕志鲁先生的诗歌翻译,对诗歌翻译及译者做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9.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住——“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邹本劲 《考试周刊》2011,(81):82-84
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几千年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很少有人否定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原则,但是很多人忽视了科技翻译的艺术性。本文通过分析科技翻译的特点指出科技翻译中同样存在艺术性,并分析了科技翻译具有艺术性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泽阳 《考试周刊》2013,(37):17-18
诗歌的翻译尤其需要解释,因为诗歌中存在着比其他文学作品形式更多的"未知点"和"空白点",诗歌翻译应注重解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他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许多中国古诗译成英语,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他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庞德由于不懂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该文从文化视角剖析庞德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为什么会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他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许多中国古诗译成英语,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他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庞德由于不懂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该文从文化视角剖析庞德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为什么会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诗学和文论中最具民族特性的审美概念。如何原汁原味地传递原作的意境和美学内涵是翻译美学研究极富挑战的命题。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讲究音美形美,还要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文章的意境。本文对古诗道德意境翻译作了相关思考,希望能为古诗翻译提供部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优质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为旋律的美妙的交响乐章。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应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它应有议论文的严密、充实,记叙文的活泼、灵秀.说明文的平实、得体,诗歌的凝重、激情。  相似文献   

19.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0.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