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章试图用基于信息加工观点的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的信息加工过程,图式理论为翻译理解和翻译表达提供了认知基础.英语中大量的名词给学习者理解文本造成了障碍,文章从翻译图式加工的角度,帮助学习者增强对英语名词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声思维法对受试者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了基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所构建的翻译过程模式,并证明该翻译过程模式是成立的;翻译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声思维记录是西方学者的一种实证性翻译研究,是一种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力图通过这种实证性探究,着重揭示译者大脑的思维认知过程及操作过程。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收集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数据,通过对实验对象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单位等的关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译者翻译时的大脑思维过程及其对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因此,对翻译的研究必须对译者在翻译时是怎样思考、思考什么、怎样组织安排信息以及怎样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认知分析.本文主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建构翻译认知心理学,并概述了翻译认知心理学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刘绍龙关于翻译自动加工"绿色通道"的假设,用TAPs有声思维法对一个英译汉句子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翻译实验。仔细观察受试对于句中观测点词组sandwich generation的信息加工模式,发现两组受试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同时存在自动加工现象,表明自动加工绿色通道是普遍存在的。翻译初学者的自动加工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加工单位。自动加工对翻译初学者产生消极影响,易导致翻译新手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信息加工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但争论也颇多。本文试图从图像加工的角度,运用数学中函数数对的方法对人类的信息加工进行探索,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将人类的图像信息加工分为浅层图像信息加工和深层图像信息加工两类。同时,浅层图像加工分为感知图像加工和具体图像加工两种;深层图像加工分为群集图像加工和形式图像加工两种。  相似文献   

8.
董时雨 《林区教学》2009,(12):76-78
认知心理学(Cognitir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揭示了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并能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言语行为作出某种解释。认知心理学在本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现存理论、观点同样会对翻译,尤其是翻译过程产生积极影响。对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中模式识别及其三个模型进行分析,而后运用模式识别的三个模型: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主要是“鬼城”模式)对翻译的过程加以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概括地阐释了翻译的初步过程。  相似文献   

9.
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信息的注意、储存、提取等认知加工问题。依托这一领域中信息加工的两种模式、信息储存的三种模式、长时记忆的两类知识等研究成果,我们探讨了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组块、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整合加工、翻译信息的储存与投射、翻译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与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迁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翻译心理学是以译者为主体,主要研究其翻译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活动,如认知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和文化心理活动等的成因及影响,注重研究翻译过程而非翻译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将直接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选取《归去来兮辞》的英译文进行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旨在对《归去来兮辞》译品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帮助译者规避不当翻译心理带来的误译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使用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这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不同,所适用的学习方式也会不同。了解学生认知的同时性加工与继时性加工的差异,发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开展更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大脑是一种“符号运算系统”,大脑活动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传递、加工、处理及教师的控制过程.如何在备课过程中加工、处理信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捕获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这一理论在二语单词信息加工和记忆过程中的工作机制,旨在分析语义、语境及注意在构建横组合和纵聚合的词汇网络,扩展词汇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及搭配意义方面的作用,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促进二语词汇学习习得。  相似文献   

15.
赵爱萍 《教学研究》2004,(2):171-174
本文试图用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词汇认知加工,把词汇学习过程作为认知过程来研究.重点分析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提出词汇习得认知机制,即:语义变化、隐喻思维和语境效应.同时,强调认知心理分析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看作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知识包括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是指将要记住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它是通过运用加工策略实现的。现以初中数学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和介绍信息加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认知学习的基本观点要了解精细加工在认知学习中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当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学习的基本看法。目前普遍认为认知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其过程为:环境信息作用于感受器,通过感觉记录器的模式认知后进入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18.
翻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的就是双语转换的心理过程及其认知机制。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了解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译者的思维过程,以开拓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可及性是依赖于读者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心理学概念。本文通过莫言的《蛙》及其英译本的相互对照,对不同语境中各种前指标志词的使用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汇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可及性理论对前指翻译在认知方面的解释力,为前指现象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脑成像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均提供了存在自动计时系统与控制计时系统的证据。对时间信息自动加工的研究表明,自动计时系统与运动系统关系密切,均包含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辅助运动区。对时间信息控制加工的研究表明,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额叶一纹状体回路为认知控制计时系统与工作记忆的基础,时间信息加工的注意调节系统较复杂,涉及区域主要包括前辅助运动区、右岛盖、顶叶、前扣带皮质。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系统激活区域和激活强度存在差异,两个系统时间范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