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修辞是现代汉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修辞章的教学内容陈旧、狭窄,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师不讲解、学生不重视"的实际现状,从教学态度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视三方面进行改革将会对修辞章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着(·zhe)"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虽然前人对它的研究和论述已相当多,然而,到目前为止语法学界对"着(·zhe)"的功能和意义仍然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本文通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等方面对汉语普通话中的"着(·zhe)"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归纳总结汉语普通话中"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这对于"着(·zhe)"的本体研究和"着(·zhe)"的教学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恰当使用,必须同时考虑语法、修辞等因素。"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需要考虑修辞、习惯等。谨提出三点以供讨论:1)在现代汉语中称谓古昔先贤时不宜用"姓名+先生"的格式,称呼他们另有习惯;2)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将"先生"用为男士的专称,不宜提倡不加性别区分地用以称呼女性;3)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先生"不宜一律译为英语中的"Mister",两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目前现代汉语教学大都处于学生"学着没兴趣"教师"教得无效益"的尴尬境地,教与学的矛盾较为突出。本文试图从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兴格式"(NP+)被+XX"与现代汉语被动句"(NP+)被+VP"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比较,探讨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来解读《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教学层次,在明确价值维度基础上,以"三经四纬"来解析和构建《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体系。"三经"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宏观、中观和微观纵向的三层价值维度。以学生为受动者,这些价值维度可分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人格塑造、公民素质提高和人生道路设计四个不同的层次。"四纬"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的横向实施路径,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环节规范化和教学管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速度的日益加快和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汉语教师的培养也应由以往的只适合教来华留学生的"对内型"转向适应海内外、犹其是海外教学的"内外兼修型"。在这样的大形势下,2007年3月20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称《方案》),开启了培养专门的、面向海外教学的新型汉语教师的先河,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课程设置是《方案》中的重头戏,共分为公共课(8学分)、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10学分)和教学实习(4学分)四大类型。那么,如何通过与之相适宜的教材来承载和传递课程的意义和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成了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重点。就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来说,一些教材基本可以达到《方案》选修课中语言类、教学类、文化类、教育类和方法类课程的要求,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这个新生事物自身的特殊性及其今后所面临教学对象的不可预见性及所处的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有必要编写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量身打造的专门教材。本文就如何编写适宜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材提出几点设想,浅见略陈,期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看似平常的反思,却能起到以下作用:(1)审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2)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4)教学过程是否关注物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是指导各学科教与学的纲要性文件,在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林芝地区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为了减少母语教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笔者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高中段目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目标做了横向比较,发现两者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应用)学习"等目标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充分说明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该认真把握两种《课标》的异同,做到教中有数,并不断创新汉语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为了考察"V得+O(或数量结构)"和可能式"得"字句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采用穷尽式的考证方法,对照该时期前后的语言发展现象,并运用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找到现代汉语中"得1"、"得2"的前身,以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