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大豆面临着生产落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大豆产业受到 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收集保存的大豆资源蕴藏着丰\\r 富的有益基因。开展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大豆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 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将推动大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r 高大豆的分子育种水平,为大豆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些内容,2003年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重大项目“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及其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各种农作物价格也逐步上升。尤其是大豆价格更是出现了较大的提升,这就促使我国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有所提高。基于这种社会现状,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大豆虫害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备受重视,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和降低了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本文就如何对大豆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防治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大豆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重要,而且这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也给我国的大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确保我国大豆市场的地位和大豆生产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始对大豆的形态指标和产量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大豆品种及群结构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大豆的品种和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新领域,构建核心种质是研究和利用植物遗传资源的便捷途径。本研究采用基于田间实际数据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构建两个菜用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应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研究菜用大豆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采用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两个参数对构建策略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确认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研究表明,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菜用大豆核心种质的最佳遗传距离为欧式距离,最佳取样比例为95%。  相似文献   

5.
王明庥。著名林学家,教授。1961年获前苏联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森林遗传学、林木遗传改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重点对黑杨派树种遗传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杨树引种理论、遗传改良和无性系选择、测定,以及杨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改良等方面均有创新。为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建立大规模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了我国较为系统和实用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在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期间,  相似文献   

6.
冯锋 《中国科学基金》1993,7(2):123-127
农业科学面临着农业生产的持久性、全球气候变化、遗传资源的保护、今后作物改良及农作物生理等五大问题,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要注意解决好与粮食生产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以草地螟虫最为严重,草地螟对大豆田的危害非常大,它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对其叶片进行侵蚀,造成叶子残损不全,使得大豆植株无法吸取足够的养分,并且无法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久而久之,植株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停止发育,甚至是死亡。草地螟的爆发与很多因素有关,农技人员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从气候,田间管理以及草地螟的天敌和食物方面入手,充分分析其诱因,进而财务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北方的黑龙江、南方的海南岛以及东西部山东半岛和新疆天山山脉都是种植大豆的重要基地,大豆这种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市场潜力巨大,种植区域广泛,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相差明显,在大豆种植方面需要具有结合地方气候其他选择种植方式,针对北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农业确实需要转基因?—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物技术进步的重要特征是对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深入了解和控制,以及它迅速地走向应用和产业化。在短短的几年间,植物生物技术所创造的一批遗传修饰的农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GMC)的种植面迅速扩展。车章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美国数以千计的食品中含有遗传修饰的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的成份。它使农业,特别是育种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技术飞跃往往给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稻米汞含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主要结果如下:遗传率分析结果表明,铅元素含量性状总狭义遗传率最低,以普通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说明该性状以种子核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后代籽粒会产生明显分离,故宜采用单柱选择的方法进行改良,可能更宜取得好的结果。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铅元素含量性状以普通选择响应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法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欧美等国基因组编辑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遗传操作工具,欧美等国对技术的安全管理采取不同的思路。本文基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脉络的全面梳理,深入剖析欧美等国对基因组编辑生物的安全管理策略及核心思路,识别基因组编辑技术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的异同,为中国基因编辑组技术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学家和农学家,围绕大豆品种改良开展大豆杂交育种、野生大豆资源收集研究、大豆基因工程及遗传进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为发展我国大豆科研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野生大豆W05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通过对野生大豆重要农业性状关联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耐盐基因。7月10日,最新研究成果于《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大约6000至9000年前,我国就开始进行野生大豆的驯化。驯化过程中,大豆的栽培种丢失了很多与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然而这种缺失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育种的方法进行改良,也就是说可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6)
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对天然的农作物进行改良能够获得性能优良的转基因食品,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相关行业和监管部门必须对此引起重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的遗传改良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起,使小麦无性系的利用及建立小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相结合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一种高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祖先种,其地理分布限于亚洲东部,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大豆考察,搜集资源800份,在我国大豆界引起巨大的反响。1979-198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从25个省区搜集资源5000余份。到目前为止,已搜集到野生大豆资源6000余份,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这些野生大豆资源中蕴藏着品质好、抗性强、丰产性好等一大批优异基因型,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不仅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来源,同时也为大豆起源、演化及分类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因此,中国野生大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野生大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支柱型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无疑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豆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农作物,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种植比较普遍,为了能够提高农民的收益,增加其产量与质量是根本措施,但是,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杂草就是其中之一,提高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大豆田间杂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首先要将这些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才能够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技术,使其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命的领域中逐渐的实现了遗传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于林木的育种其根本的任务就是选育以及繁育林木优良繁殖材料,本文对于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介绍,是通过在生物技术的科学发展中,具体的将林木遗传标记以及对于生物基因工程进行了解,通过分析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特点,在与常规的林木育种进行分析之后,了解了新技术的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敏  贺潇 《金秋科苑》2012,(14):46-48
——太空育种—— 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认定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是利用空间宇宙粒子、微重力、弱地磁等综合因素诱变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具体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在空间环境对农业生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返回地面后,通过进一步选育,创造农业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生物高技术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乐  陈珊 《科技风》2015,(3):56
由于大豆种子具有高油高蛋白,且可与土壤微生物共生进行生物固氮的特性,大豆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大规模的收集全长c DNA对于基因组序列的准确注释和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用不同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大豆构建了全长c DNA文库,并从中获得了总共39,936个大豆c DNA克隆。分别从每个克隆的5’端和3’端进行测序后,共得到68,661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这些EST序列被聚类成包含2580个全长序列的22674个长片段。此外,我们对4712个全长c DNA进行了测序。去除重叠后,我们目前共得到6570条新的大豆c DNA序列。我们的数据表明87.7%的大豆c DNA克隆包含除5’-UTR和3’-UTR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已有数据证明我们测得的全长c DNA覆盖了大量不同种类的基因。通过将大豆序列与拟南芥、水稻和其他豆科植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们的结果中包含一些特异基因,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经注释后发现存在未知功能。本研究报道的这组大豆全长c DNA克隆,将为大豆基因发掘提供有用的资源,并有助于大豆基因组的精确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