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命运有着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使留法的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革命青年得以直接接触到马列原著,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取得了重大收获。他们在选择、认同、导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运动。由于在地域上、文化程度上以及年龄上存在着诸多差异,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总体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比较混杂。但是,经过勤工俭学的实践和斗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抛弃了教育救国的幻想,逐渐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新民学会积极发起组织会员和湖湘青年西渡赴法,为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旅法会员通过勤工俭学生涯的艰苦磨练和斗争实践,大都抛弃了工读主义等幻想,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救国道路,从而奠定了学会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基础,为日后肩负起中...  相似文献   

4.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体而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探求革命真理.1921年春,他作出了一生中历史性选择--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织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事党的创建活动.旅欧期间,周恩来领导旅欧学生和华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筹建国民党驻欧支部,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6.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伴随"五四"运动的开展达到其高潮,衰落于1925年左右.在这期间大批青年远涉重洋,赴法留学.保定地区是这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中心之一,不但发起时间早赴法人数多,而且开办了整场运动中最早的两个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场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保定兴起的原因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密切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经验需要进行新的理论分析与概括,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重大的迫切问题。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这也是此次留学运动的一大特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所以会造就如此多的革命者,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勤工俭学一事本身,而是围绕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革命导向的社会思潮背景、特殊的留学生构成、劳工救国的留学目的、明确的勤工俭学组织宗旨与职能、工读与抗争交织的留学生活动等五个方面,它们共同促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革命者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王乾成 《平原大学学报》2003,20(1):30-31,34
近来有些人提出马列主义是否还管用?由中国近代革命史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垮掉的事例看,从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去理解,马列主义以往是今后仍然是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史上的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一个革命旗手,而鲁迅文学与革命的结合是在广州时期形成的。与在北京、厦门和上海时期不同之处在于:鲁迅在广州时期一方面观察着广州的革命形势、近距离接触革命组织团体、革命青年;一方面审视自身的革命意识,提升对国民政府和革命本质的认知,终于在短暂的广州时期实现了革命文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转折点,秋收起义则是实现这个转折的开端。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在关于打什么旗帜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和工作重心转移等问题上,根据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对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详细考察何孟雄在1927年9月到1931年1月间革命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何孟雄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以达到对何孟雄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所作贡献给予全面历史的评价,这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大革命准备时期,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应由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共同奋斗.他尤其关注唤起民众,形成革命的联合战线,视民众为国民革命的基础.他还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国民革命,因为这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经步骤,在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必须争取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潘月樵"首开伶人参加革命之先例",在革命斗争中异常突出。他以戏曲为战剑,宣传反封建争自由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组织伶界进步人士,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大潮,成为辛亥上海光复的重要革命力量;筹饷募捐,支援革命。本文通过对著名京剧大师潘月樵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以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刘大白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1905年,他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事业。1910年起,他编辑《绍兴公报》,积极宣传革命。面对绍兴封建顽固势力的投机“革命”,他进行坚决斗争,力主易帜。在袁世凯阴谋篡权的过程中,他予以大力揭露和批判,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主征讨。最后被迫流亡海外,但始终心系革命。应该说,刘大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贺昌少年立志,坚信马列主义,学生时代投身革命,从事和领导我国早期的学生运动、青年运动、工人运动、武装斗争、苏维埃建设等革命运动。他曾担任过党、团、军队及其他革命团体的许多领导职务。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了人民的翻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对中国革命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成仿吾前半生的事业可以用"文学"和"革命"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成仿吾曾经写了许多文学批评文章和一些文学作品,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仿吾长期从事革命和教育工作,成为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在从事"文学"事业中时时流露出对"革命"的向往,在"革命"斗争中时时显示出对"文学"的回望。成仿吾的一生身份不断地转换:从理工男到文艺青年,从文学革命者到革命文学战士,从革命家到教育家。他的思想与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从科学救国到文学救国,再到革命救国。成仿吾前半生一直在"革命"与"文学"之间穿行,尽管经常出现其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但他一直在缝合这种裂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