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语文学科具有社会性,它是一种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将对小学语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融合生活、回归生活。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反而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5.
尚武 《陕西教育》2002,(5):29-30
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确立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座里程碑,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明确了把阅读和写作定义为信息处理这一目标,符合当前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对于推动语文教研教改无疑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同时也消解了语文学科作为中等教育体系中惟一人文学科的人文性、社会性、审美性,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怡情悦性置换成了冰冷的处理分析,对应归纳,谈不上咀嚼鉴赏更谈不上丰富人生.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警惕语文人文性的消解,尽可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到书本,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冯曹璐 《新疆教育》2012,(13):92-92
语文课是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职业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8.
王林萍 《文教资料》2006,(23):94-9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作为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时代性很强的语文教学必须跟上时代节拍,与职高教育的特点相符,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已故的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课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以语文基础和基本技能为核心,是主阵地,而课外的语文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延伸,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文学习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间接延伸。  相似文献   

10.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我国针对身体有缺陷的人群颁布了智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生活语言"。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性化素质教育。语文学习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语文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语言和文化应该通过生活的点滴来进行和实现。汉语学习是生活中的文化技能,是人生的基础。因此,根据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汉语生活"教学方法应该用于汉语教学,并且应该得到大力的弘扬和发展。笔者任职于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对于语文的教学也要切合实际,通过对本校实际的考察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给同行业的教师一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黄薇 《考试周刊》2012,(21):30-31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等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效性、社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一线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刻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园花 《甘肃教育》2014,(14):55-55
正小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的文化、文字、语言也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切实认识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多措并举地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一、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1.国家应大力发展汉语教学,重视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郭娟 《成才之路》2012,(7):35-3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学科,存在并运用于礼会的每一个角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语文的社会性表现为语文与社会生活同在,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拓宽语义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17.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科目优势,理想地渗透思想教育,就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潜心研究与思考的一个课题。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在实践中提高教书育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23,(1):37-40+46
语文在世界中发展,语文也在发展世界。“用语文发展世界”,就是要求教师以“发展世界”为导向架构语文教学,依据语文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实践。其教学方略是用作品中的语言重构生活语言,用作品中的活动指导生活活动,用作品中的境界创造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