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体育课中组织教学,应该“活”,通过教得活、学得活、运用活,使学生占主体地位,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产生留恋之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三条“活”教的途径。一、“放”与“收”结合“放”就是在体育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三基”的基础上,按教师要求,自行模仿,体会动作,或是自己选择活动内容。“收”指在“放”的基础上,教师组织统一练习,进一步完善动作。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中组织教学,应该“活”,通过教的活、学得活、运用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得出三条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1、“放”与“收”结合 “放”就是在体育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三基”的基础上,按教师要求,自行模仿,体会动作,或者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收”指在“放”的基础上,教师统一练习,进一步完善动作。  相似文献   

3.
<正> 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都要经过一定的“身体练习”来完成。在这个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心理练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发展想象,把“心理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有计划地运用。跨栏跑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中是较复杂的一项,我采用想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练结合要求学生在练习前集中精力,有计划地反复想象即将进行的动作,练习后回想完成动作的质量。如同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过一过,想一想,逐步建立和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促使运动技能形成和巩固。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课上运用过的一个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结合组成的循环练习,如图示。  相似文献   

4.
“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课的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少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对“课课练”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出现一些效果不良“课课练”的现象。“条件作业法”是指在教体育课教学中,为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的一定的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定在一定的规格上,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某一动作的要求。据此,本文以篮球课教学来说明“条件作业法”在“课课练”中的运用,利用“条件作业法”将体能练习(课课练)与篮球技术教学有效结合,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构建条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要适时“收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课教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改进教和学的问题。多数教师是从简化教学组织,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入手.着重研究精讲多练的问题。启发学生愉快、自主的学习.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即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我组织学习和锻炼,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做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从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非兴趣教材”的教学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实际教学中,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兴趣的教材是存在的,如身体素质的各类教材等。这些教材很少有学生能像球类教材那样去主动、有兴趣地练习,暂且把它们称之为“非兴趣教材”。而这些教材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是教学中需要进行突出和突破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对教学目标的高度把握,没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没有对这类教材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的能力,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喜欢上体育活动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真正原因。在体育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地玩耍,没有更多的限制,可以做  相似文献   

7.
<正>每次在候课和集合时,多数学生都会问起,"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不要跑步,给我们自由活动吧。"一句"给我们自由活动"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于是我要探寻学生们心目中的"自由活动"的体育课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多女生不希望在体育课跑步,最憎恨800米测验,希望体育课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可以轻松地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自由地投篮和排球活动,甚至可以无拘无束地散步聊天,或选择树荫地坐着聊天看书。而大部分男生则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前,体育课教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改进教和学的问题。多数教师是从简化教学组织,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入手,着重研究精讲多练的问题。启发学生愉快、自主的学习,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即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我组织学习和锻炼,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做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从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人从一系列教改优质课情况发现,虽然一些教师的课上得表面上有创新,各种指标也不错,但细分析起来却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教师一…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中组织教学,应该“活”,通过教得活、学得活、运用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三条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1“放”与“收”结合“放”就是在体育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三基”的基础上,按教师要求,自行模...  相似文献   

10.
记得那是六年前,我有幸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活动,其中有一节课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那是一节二:年级“前滚翻”教学。教学过程连贯、环节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巧妙。尤其是老师当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环节,为我后来的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启发。记得当时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低头不含胸”和“前滚分腿”的错误动作。放在平时,我们一般处理办法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示范反复讲解,再让学生练习。而这位老师却没有这样,他主张让学生自我去感悟、体验动作。只见他把学生常规性地集中后,“机智”地让所有动作有误的学生解下红领巾,要求“低头不含胸”的同学,用下颚夹住红领巾;“前滚分腿”的学生,用两膝夹住红领巾,同时结合自己的示范讲解,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动作要领。“哇塞!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少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倾注主观意向,以“自我中心”去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教师如根据自己的好恶,掌握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去安排教学内容,对自己爱好的项目,其教学时数比例占得多一些,教法的运用和练习的安排均颇有新意,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教材,则点到为止,匆匆结束。这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得不到全面锻炼,同时会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全面、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教学方法的主观性。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好“以己度人”,有意无意地按自己想当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强行让学生在自己预定方法的指导下练习,学生往往累得满头大汗,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所得结果与愿望相反。成绩评定的情感性。对学生体  相似文献   

12.
<正> 多少年来,“精讲多练”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有效地限制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广大体育教师也都自觉地按照“精讲多练”的要求,去组织体育课教学,并将此精神作为衡量课的依据之一。“精讲多练”曾对提高我国体育课教学质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精讲多练”,就不难发现这个术语的含意本身有一定的弊病,已不符合现代教育对讲与练的要求。笔者认为,在“精讲”与“多练”的同时,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请将不如激将”,这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它迎合了中学生年轻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但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个别体育基础差,体质差和技术差的学生,却要慎用“激将法”。一青年教师在给某班学生上跨栏课的时候,对一体质较差的女生说,“瞧你这近1.70 m的个头是干什么吃的?”满心指望这女生能有所“突破”,但这位女生却因体质太差,过栏时摔倒了,结果脸和手全碰出血  相似文献   

14.
一、 "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产生与优点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上课出勤不出力,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教师进行了大量尝试,他们结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和目标要求,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一主多副"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主多副"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体育课堂教师讲得多而学生练的少的现象,突破了一节课一到两项练习内容的做法,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准备和组织管理,确保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一主多副"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变,学生的选择面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锻炼兴趣,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有效促进了多种实用技能的掌握,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俊英 《体育世界》2013,(12):101-102,107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的充分程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体育课上准备活动内容单一,一般性练习较多,专项性练习较少,活动不充分,使得神经、肌肉及内脏器官不能很快进入运动状态,而后就进行课的主要部分,直接影响到上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高质量的课前准备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准备活动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固定的准备活动内容教师单一的机械灌注,学生被绳捆似的呆板死练。由于这几种原因的促使,许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处于应付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采用一“抓”、二“比”、三“松”的教学方法。一“抓”,就是抓准备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师讲解的最优时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注意力不能持久,且又天生的好奇和喜新厌旧。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准备活动的内容必须经常更换。用新颖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力争在课堂开始之际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二大类。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反应练习;二是利用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练习。如在跑的教学中,就不能用那种“万能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和“运动负荷”是当前体育课改革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心情愉快中掌握技术动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课运动负荷高峰出现时进行难度大、量大的练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与锻炼效果。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体会。一、关于体育课心理负荷一位外国专家在谈到如何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时,曾形象地说过:学生有“笑声和汗水”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一看法虽欠全面,但就实现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而言,还是可取的。什么是“笑声和汗水”呢?具体来说,“汗水”应指体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起始年级一般达标率较低、影响着学校的达标率.然而,抓好起始年级“达标”对今后两三年达标率的巩固提高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起始年级的“达标”,活动,其办法是:1.起始年级一开学,首先进行摸底测验,建立每个学生的体育档案,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组织锻炼。2.明确重点难点。根据测验情况分类排队区别对待,先以“达标”的类别分组,再从每人的弱项归类,明确重点人选,多加辅导,确定难点项目采取措施逐一攻破。3.起始年级的体育课应优先安排“达标”活动内容,让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作理论讲解.教会学生正确动作和练习方法,为学生在课外锻炼奠定基础,还应在课课练中安排有关身体素质练习,以便让学生掌握练习。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即从感觉开始,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以心理活动为中继,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以肌肉的效应活动为终结。让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掌握动作技能。所以,要“精讲多练”。但长期来人们教学中过分强调身体练习的数量和时间,比较注意外部运动形式的表现,而忽视体育基本知识对实践的指导,这实际是以运动训练代替体育课的教学。这种单纯多练的教学法,总是和片面地理解“精讲多练”分不开的。它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记忆和机械模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直接听讲多,课前预习少,粗放接受多,思考少,上课练习多,课后复习少”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教学。因此,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