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正“万能猪”是科学家们培育的一种克隆猪,其体内导致猪器官与人血不相容的猪DNA片段已被敲除,因此它们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体中。从理论上说,这种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如果能够实现,将为深受供体短缺困扰的人类器官移植带来全新的希望。异体器官移植的迫切性关于器官移植,目前主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7,(11):9-9
美国科学家近日首次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同时激活和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的不同免疫响应。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研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临床检查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麻素以其自身的抗炎效应,被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这种抗炎性质主要源于大麻素对免疫细胞的抗增生、抗分化和促凋亡作用。从理论上讲,这种作用将缓解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斥反应,可被当作免疫抑制剂。同时大麻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可降低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带来的肿瘤发生率。但由于大麻素的精神效应致使其无法长期应用于临床。那么无精神效应的大麻素——Ⅱ型大麻素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后文简称CB2SA),将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钙/聚赖氨酸微囊化人工细胞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疗法和体细胞基因治疗,是采用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性细胞植入病体内,以补充病损细胞的功能,达到治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作用,它被认为将在本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用于临床治疗,造福于人类。与器官移植相同,也面临着移植物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两大难题。常用于克服免疫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异种器官移植新纪录美国科研人员称,他们让移植的猪心在一只狒狒体内跳动了约两年半,创下异种器官移植存活时间的新纪录,同时意味着向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的最终目标又前进一步。不同物种间的器官移植被称为异种移植。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是器官受体可能出现强烈的排异反应。研究人员通过修改猪心的3个基因,并使用一种抑制排异的药物,成功让接受移植的狒狒对猪心具有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一个外来器官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接受?这是目前人体器官移植的最大挑战。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发现陌生器官,就会自然产生排斥。为了克服这一障碍,除了用药物让移植病人的部分免疫系统进入休眠状态,目前医学研究人员又找到了器官抗排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器官移植是挽救重病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供体器官一直供不应求,许多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器官而最终死亡。而即使得到了适用的供体器官,免疫排斥问题至今仍没有完全很好地解决。如何既能拓宽供体器官的来源又能避免免疫排斥呢?器官来源到底能拓宽到何种程度呢?看看科学家们的努力带给我们的希望吧。  相似文献   

8.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43-44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的故事: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供体;或者像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这样的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患者只能忍受长期的痛苦。如果能利用患者正常的体细胞培育出各种各样的分化细胞类型,然后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样可以避免遭到患者免疫系统的排斥——那么这些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头疼的疾病就有可能被治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种体细胞重新变成另一种?最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组把人类体细胞与兔去核卵母细胞进行融合,从中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可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     
60年前.科学家们发动了一场医学革命,他们成功地移植了动物器官,随后,在经历了几次失败手术后,又成功地移植了人类器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人类器官移植是切实可行的,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人类器官移植最早出现于5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为患有肾衰竭的几位病人做了器官移植手术.结果获得了成功,使他们摆脱了病魔的折磨.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器官损坏了,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相应器官来替换,这叫器官移植,很多人都知道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器官提供者与接受者必须基本上免疫匹配,否则接受者的免疫系统会猛烈排斥从提供者那里移植进来的器官,不仅移植进来的器官不能成活,而且接受者还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2.
位于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的智利复活节岛,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神秘的地方,岛上矗立着600多座巨大的石像,有些石像头上还戴着红帽子,这些文明古迹至今还吸引着人们前去探奇。更为神奇的是,人们还在这个神秘岛上,竟然挖掘出了一种长生药。1975年,美国科学家们对复活节岛的土壤进行了研究,他们从中提炼出了一种真菌化合物——雷帕霉素,这种化合物可帮助器官移植患者避免排斥反  相似文献   

13.
成宇 《百科知识》2007,(5X):6-6
专家们一直在研究人工培育人类心脏的方法,以解决心脏移植中供心严重短缺的问题。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需要提供移植治疗服务,但是,心脏移植有很多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机体的排斥反应。使用与患者基因相匹配的组织替代部分受损器官,不会产生排斥反应,优点十分突出。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腱、软骨及膀胱等简单组织,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具有三维结构的复杂器官,例如心脏。  相似文献   

14.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战国时代,有位被人称之为神医的扁鹊,他曾给人施行过剖腹换心手术,治好了病人,这当时是个幻想式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反映了人们千百年来对人体缺损器官移植的梦想和追求,今天,器官移植已逐步从梦想走向现实,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被植入控制化人工器官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控制化人工器官”一词最早出现于6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被植入人造心脏的人变成了“超人”,他们能做出一系列凡人所不能做到的事。人体器官移植的研究整整花费了科学家一个世纪的时间,早在1905年,法国…  相似文献   

15.
将来有一天你去看病时,情景可能更像因酒后驾车而被警察拦下接受的检查一样,你只需对着呼吸检测仪呼一口气,你患的是什么病,结果就会出来了。这是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人们呼出的一丝气体中发现的细小分子可能有助于检查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到精神分裂症的多种疾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英国PPL医疗公司2002年1月2日宣布,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5只新型转基因克隆猪,它们体内有一个基因被“关闭”了。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将给器官移植业带来一场革命。或许,通过异种器官移植来挽救人类生命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岳麓区的罗成辉是个“幸运儿”,他曾进行过肾脏移植手术,却因排斥反应不得不进行切除。在绝望时,不同血型的父亲罗春球决定捐出肾脏给儿子,并获得了成功。这是我国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保留脾脏亲体的肾移植术,同时标志我国完全突破肾脏移植血型障碍。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的世纪,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颠”的器官移植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更有信心矢志于移植医学,期望我国的器官移植能开展得更为广泛,HLA配型技术不断完善,新的免疫抑制不断创新,让更多身处绝境的患者能改善生存质量从中受益。”这是姜汉英教授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融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成果,数十年来一直是全球科研的热点。近10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发展迅速,拯救了数十万绝症患者生命,在公众中建立了卓著的声誉,也日益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在“十一五”规划中,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就已上升至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0.
都兰 《百科知识》2024,(6):25-26
<正>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生于1954年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肾移植手术,是人体器官移植划时代的标志,至此器官移植进入了公众视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也陆续开展了器官移植活动,虽起步晚于西方,但是发展进程较快,在肾、肝、胸膜、胰腺等多个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