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参加配音语言艺术创造已有十几年了,记得有一次, 我和一位老同志一起配戏,这是一段震撼人心的感情重头 戏。这位老同志声情并茂,配得非常投入,我站在身旁听着, 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当再次监听的时候,发现配出来的声 音形象竟与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相贴,刚才感人肺腑的声 音,配到画面上,怎么会变得如此地干巴?如此缺乏真实感 呢?这就是我想谈论的配音语言艺术中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 实。 所谓生活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它所体现 的生活逻辑,生活情理。配音语言艺术里所指的生活真实, 主要就是指配音演员真挚深切的…  相似文献   

2.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1,(2):132-135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响。统称为“配音”。从这一点上说,“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依附于画面。不然怎么叫“拍画面”“配声音”呢? 声画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反映在电影胶片上,就是一条声音磁迹,一条画面轨迹,不同的画面对应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伴随着不同的画面,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一张啜泣的面孔时,就同时能够听到低泣的声音;当一片苍茫群山浮现在人们眼前,一段宏伟辽阔的音…  相似文献   

3.
江夏 《新闻前哨》2008,(10):80-82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音响。从这一点来看,“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的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所以,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则依附于画面。这就是我们说的“拍画面”、“配声音”。  相似文献   

4.
杨涛 《今传媒》2014,(7):65-67
目前我国影视配音存在节奏不统一、语感不贴切、声音不准确、感情不真切等问题,在实践中应以原片风格为基准,人物性格为依托,文化差异为背景,真实情感为支撑来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我国影视配音的质量和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译制片是一门艺术,肯定没有异议。但如果要说 译制片也需要进行创作,难免有人质疑。译制片还存在创作 吗?它不就是将原片中的人物对白从外语转换成汉语或将 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转换成普通话吗?连一些影视界业 内人士,甚至是配音从业者,也对配音的创作意识不够重 视。虽然他们也承认配音是一种二度创作,但他们认为的二 度创作就是将每个人物的声音准确地“贴”上去。诚然,将 声音准确地“贴”到原片上是配音工作必须要做到的,但这 其中如果缺少了创作,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既然无人怀疑译制片的配音是一门艺术。那…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译制片是一门艺术,肯定没有异议。但如果要说译制片也需要进行创作,难免有人质疑。译制片还存在创作吗?它不就是将原片中的人物对白从外语转换成汉语或将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转换成普通话吗?连一些影视界业内人士,甚至是配音从业者,也对配音的创作意识不够重视。虽然他们也承认配音是一种二度创作,但他们认为的二度创作就是将每个人物的声音准确地“贴”上去。诚然,将声音准确地“贴”到原片上是配音工作必须要做到的,但这其中如果缺少了创作,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孟志军 《新闻知识》2005,(11):26-28
新闻的整体真实,又叫宏观真实或总体真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个体真实。整体总是由若干的个体组合而成,一篇篇具体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组合而成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而这组合而成的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基本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主流和支流”、“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千 《视听界》2009,(6):113-113
电视节目不是简单的声音加画面,而是声画合一,互为补充、延伸。在电视配音的过程中,配音者要不断地调整好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的状态,在声音的塑造上,努力把自己从本色转换到角色,从而进行符合节目要求的性格表现和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以真实的形象生动地反映时代精神而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规律。换句话说一部大型的优秀作品就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它的时代气息就应该表现得真实可信,这对于以画面、音乐等手段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唐翊凡 《记者摇篮》2012,(11):31-32
要制作出一部好的专题片需要很多的条件,好的选题、精彩的拍摄、感人的细节、准确解说、优美配音、流畅的剪辑等等。但首先,捕捉到的形象的视觉素材,拍摄出的"精彩"画面,是完成一部优秀专题的第一步。一、尊重"真实"电视专题片要求"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真实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专题片的拍摄,是拍摄者根据事先确定  相似文献   

11.
没有声音的画面是死的画面没有画面的声音是活的声音──题记在影视创作的历史上,有一桩怪事,几乎众人皆知,这就是声形既和谐又对立的关系。从现实角度看,声音与形象是一对最要好的朋友。二者形影不离,少了哪一方都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谐调,不真实。然而,从创作角度看,声音与画面又像是一对情不投意不合的冤家,二者常常相互抵触,似乎谁都想以主人自居,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大概是论资排辈的原因吧,从最早的无声片开始,声音就一直屈居画面之下,甚至常常沦为配角的位置。影视圈不是有句行话叫编画面配声音吗?言外之意,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12.
失真即失实,既影响宣传效果,更影响媒体声誉和记者形象。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电视新闻记者往往重视配音文稿的真实,而忽视画面的真实,因此,屏幕上时常会出现失真的画面。  相似文献   

13.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声音的魅力     
蔡玖 《记者摇篮》2008,(12):111
声音在电视中,作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已成为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部分。声音是画面的诠释,画面的补充。声音可以转场,可以延续,也可以淡入淡出。电视片的声音魅力,既取决于主持人和配音员与生俱来的嗓音,更取决于主持人和配音员声音中情感因素和声调艺术的运用。所以说,电视片的配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干了这么多年的配音工作,谈谈对声音造型方面的一点感受。 这些年来,我为众多的外国语和中国电视剧配了音,在语言创造的天地里,领略到无穷的乐趣。配音演员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的,而我们的配音对象又是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把握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的条件,对声音进行“化妆”和“造型”,让声态语态加以变化,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 刚开始搞配音,是翻译片厂的前辈毕克和苏秀来当导演的,他们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我们说台词必须像生活里说话那样,因为我们大多数是舞台演员出身。开始配音时,拿几场不太重要的戏尝试一…  相似文献   

16.
“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 曾经风靡中国这段墨西哥电影《叶塞尼娅》和英国电影《简爱》的配音台词在不停地循环播放着,曾几何时,这个声音的主人李梓是多少现在中年以上观众最美好的成长记忆。如今她安静地躺在白色的菊花围绕的棺床上,不再有任何声音。  相似文献   

17.
何雨萌 《声屏世界》2022,(3):115-117
真实电影是一种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电影类型.文章以声音为主题对真实电影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三部影片《我是一个黑人》《西伯利亚的来信》《利维坦》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分别从声音与图像的关系、电影的作者权、图像所有权、纪录片的客观性等方面入手,解析声音在真实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首届中国(广西兴安)国际科学纪录片学术交流大会暨第20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盛典召开的同时,也召开了"配音解说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纪录片著名导演群组与中国纪录片配音解说家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对话,谈话围绕的主题是纪录片配音解说如何与纪录片制作有机协同.然而,事与愿违,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过程中,一方面是导演们感慨"声音是导演难控制的部分"今天的导演越来越重视配音";另一方面是配音解说艺术家疑惑"中国纪录片配音解说群体该如何更好地为纪录片配音解说服务呢?"而与会专家则发出了"双方对话低效,沟通有鸿沟"的感叹,认为"双方没有从语言艺术和节目制作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可以多角度拆分的概念,便于双方沟通理解."  相似文献   

20.
干了这么多年的配音工作,谈谈对声音造型方面的一点感受。这些年来,我为众多的外国语和中国电视剧配了音,在语言创造的天地里,领略到无穷的乐趣。配音演员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的,而我们的配音对象又是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把握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的条件,对声音进行“化妆”和“造型”,让声态语态加以变化,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