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50年代开基立业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50年代末60年代初寻求独立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70年代顺时达变的“一条线”的战略调整,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以及冷战后普遍开展的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8年起,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了调整,原来的中国革命史"不开了,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今年,由教育部社政司委托编写和推荐的教材,有的已经出版,有的正在赶印。新的课程、新的教材,使原来教中国革命史"的老师感到不适应,产生一些疑问,归结...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是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是准身份现象"和社会正常流动的无渠道状态;阶层分化的历史契机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和最初的发展;中国社会分化过程中有四种基本阶层类型,即基本阶层(工人和农民)、新兴阶层(乡镇企业职工和企业家阶层)、复新阶层(个体劳动者和失业者阶层)、边缘阶层(军人、大学生、乡村知识分子、乡村干部等);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是两栖人的出现,各阶层的社会地位的非一贯性"问题过早出现,因社会分化的急速发展而使学历因素"的实际地位飘忽不定,阶层间的政治差距缩小、经济差距加大;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由身份"向契约"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1926:国民革命中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风云变幻的1926年为陈独秀提供了施展政治抱负的良机,然而,其政治实践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现实的重围;在与国民党是否继续实行党内合作"的问题上,他受制于共产国际,在留退之间寻求折中方案,既想与其合作又不希望为其左右;在倒蒋"还是扶蒋"的抉择上,他优柔寡断,痛失良机;在发展民众运动和与国民党保持联合的关系上,他主张防右反左,结果左右失措,理论与实践同时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供普通高校本科使用,征求意见稿)[编者按]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总结近年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新调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专科课程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一、编写教学基本要求"的目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最早叫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后来改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80年代中期开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建立起来的一门新课,并被原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必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美、中、俄、日和欧盟等能够作为极"点的力量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是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21世纪的多极化"格局将以这些力量中心作为支点形成和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它们在世纪之交新型国际战略的选择,而且将成为未来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主要新形态;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将取决于大国相互间和各地区内部的新型联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主张在吸纳西方文化、巩固道统"的基础上,重塑中国的文化观念以解决中国问题,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现代新儒家学派标志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体系化,它以复兴儒学为固守信仰和思想前提,以文化救国为理论使命,中体西用"仍是其基本框架;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在客观上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逐渐由海外向大陆漫延,其批判指向亦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政治激进主义,由此导致对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否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并不科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曲解。从此揭开了80~90年代历史创造者"问题大讨论的序幕。一、历史...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针对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新的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特殊的修辞逻辑"和主体间"特性,但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派把部门"作为研究不同类型威胁与不同方面安全的透镜,划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环境五大安全部门";它还通过安全复合体"理论揭示了地区动因对地区安全结构模式的作用。该派吸收综合了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平研究等多种理论方法,其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欧洲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战略,一是建国初期(1949-1950年末)的"一边倒"战略;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两条线"战略;三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后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50年来,中国外交前后进行过四次对外战略抉择,即50年代联苏抗美的“一边倒”、60年代中苏分裂和中美对立并存条件下反对美苏的“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和“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的“真正不结盟”。这些抉择无疑是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关系变化的现实反映,但也与当时中国领导人的“敌友观”密不可分。80年代以前中国领导人“非敌即友”和80年代后“非敌非友”的观念,使中国发展成为美苏之外的一支特殊力量,冷战后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观念,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的中国传统型女性文学,着重表现对传统意识的屈从;60年代的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性意识的反叛;70年代的新女性主义高扬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新生代中的女性作家,又突破叛逆者模式,走向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年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解放思想———农村改革———对外开放"是三个主动轮;1984~1991年是改革从外围深化到体制的阶段,体制改革———乡镇企业———文化建设与政治改革"是三大动力源;1992~1998年是改革开放进入体制转轨、体制创新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经济起飞"成了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潮头。以此为主要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大体相应的三个阶段:基本思想初步奠基阶段———基本框架大体成型阶段———科学体系走向成熟阶段,其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体制创新上的三大转变:在体制目标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运行机制上,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关系上,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独立自主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资产阶级只不过在其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良,且这种内政外交上的调整和改良并不都是主动和自愿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社会主义"和外部的共产主义"对它影响、与它斗争的结果,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工人运动历史悠久的欧洲更为显著;没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抗"和外拒",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社会进步成果的,从这个角度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异常活跃,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文化内涵、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在新世纪初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它既是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主要的战略途径包括:加快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睦邻友好,促进区域合作;建立中轰战略合作关系;坚持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加强软实力建设;等等。D820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两种民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两种民主观○朱志敏[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思想文化十分活跃的五四时期,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民主观———平民主义"和贤能主义";平民主义"民主观强调人权"、国民政治"、劳工神圣"等观念,主张在打破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通...  相似文献   

20.
鞍钢宪法: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鞍钢宪法产生于大跃进"的特殊年代,中心思想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它是毛泽东力求跳出苏联企业管理模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历史局限性;鞍钢宪法与工业七十条(草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对我国的工业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当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