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电子传媒,能把栩栩如生的图像和声音真实再现、记录还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现场直播更是电视传播的第一优势,无论是新闻事件直播、文艺活动直播还是体育赛事直播,都体现了电视媒体的独特价值和非凡的影响力.电视可以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可以让观众接受直观的视听形象信息,排除阅读文字材料时想象的差异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众多的传媒手段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2.
赵春 《视听纵横》2009,(3):52-53
电视现场直播是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象、声音及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的报道,采访转化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方式,以完全纪录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摄边录播出。由于现场直播具有现场感强、参与性强、时效性强等优势,它成为了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播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具电视特性和魅力的报道与播出方式。  相似文献   

3.
兰景婷  郭伟 《今传媒》2011,(10):80-81
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意义的坚守,表现了信仰的力量,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当今的谍战类电视纪录片逐步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向,《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电视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战斗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纪录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电视纪录美学与电视技术美学、电视艺术美学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电视美学的理论大厦,但目前关于电视纪录美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电视纪录美学作一较为深入、系统的探索。上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美学的性质、地位与电视纪录的“真实”问题,下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品格境界和思维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白兰 《新闻前哨》2012,(7):69-69
一、电视新闻直播优势 “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媒介”,鲍列夫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直接播映采访现场,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的这种“现在时态”的本体特性使它有别于电影、报刊等媒介,广播虽然也属于现在时态的媒介,但它只能传播听觉形态的信息。所以,电视声画结合传播信息的特点又使它优于广播媒介。而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真特性的方式就是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节目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电视直播是利用电视媒体使现场与异地观众同时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的完全同步。异地同步,信息共享;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双向互动,受众面广是电视媒体独有的传播强势。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21日,全国50家电视机构负责人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中国电视直播联盟。由中央电视台牵头组织的国内最大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联盟强调信息首发和电视速报,利用现代电视技术打造成一个反应最快速,覆盖最广泛的全国电视新闻直播体系,以推进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电视纪录片编导的职责在于布局谋篇,那么电视纪录片摄影师的作用则在于运用手中那支包含激情的“笔”——摄像机来书写成篇。“电视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和再现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摘自《“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基于这样一种纪实属性与艺术特征,电视纪录片的摄影应属于“采访摄影”的范  相似文献   

9.
所谓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就是在电视屏幕上用纪录性节目的样式,通过表现大自然,再现现实生活和评价典型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编辑、摄影等纪录片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选择、提炼、加工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纪录片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是通过远距离播送画面并配合音响的电子传播方式,向观众直观再现生活的电视  相似文献   

10.
电视直播是利用电视媒体使现场与异地观众同时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的完全同步.异地同步,信息共享;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双向互动,受众面广是电视媒体独有的传播强势.传媒在追求现场与远端观众实现异地同时互动的激烈竞争中,无庸置疑,电视直播占领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影像已成为人们获取日常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具有怎样的特点?新闻影像的再现究竟离本真现实有多远?又会对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的解析,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和文字是电视叙事符号的三大系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影像着重于描写与再现、声音侧重于叙  相似文献   

12.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一、媒体形式:电视系列纪录片与纪录电影 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创作来看,主要有两种媒体形式,一种是电视系列纪录片,一种是纪录电影.当然这两种媒介的差异不仅仅是记录介质,而且在影片容量、制作技法、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直播的特性,在于能够记录或再现真实的现场。相对于其他媒体和其它电视表现形式,电视新闻直播具有无法替代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第一时间了解事物、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需要,而且凭借其对现场声音、图像的完整捕捉和传递,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利用电视设备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同步传播给广大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相对于新闻录播而言的重要播报方式。"直播"较之"录播",更具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丰富真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结构下的电视叙事形态》一文,对电视叙事类型划归结为二元结构:再现和表现。并结合实例对此结构下相互渗透下的两种叙事形态进行探讨,将其分为相对封闭状态下的情感再现和相对开放状态下事件表现。对电视书目编导如何叙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一部纪录电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就是《茶马古道》。110分钟的影片用一种异常宁静和朴实的手法如实地再现了那片土地和与之相依存的原生居民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我们也能从田壮壮平静的视野后感受到他那深藏着的激越的艺术心灵。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是电视艺术存在的前提 ,但电视纪录本身无所谓艺术与非艺术。它只能作为电视艺术活动的起点 ,在不改变纪录对象“物质现实”外观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对象的存在状态、存在结构、自在流程、审视角度 ,使电视活动走向艺术。从电视纪录开始的电视艺术 ;固然是从电视纪录“复原物质现实”的技术本性开始 ,但结果却不止于复原“物质现实” ,它是通过与主体诠释互动、创造把握对象的全新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此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直播促进电视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打破传统、单一的电视新闻模式,丰富电视媒体的内容,创新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理念,为电视媒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来纪录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它相当于报纸、广播的通讯和特写,是电影纪录片的延续和发展。“纪录”是它的灵魂,“纪录”是它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最早的电影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这部1922年完成的电影纪录片,记  相似文献   

20.
<正>视听兼备、声画结合、图文并茂是电视媒体的独家优势,画面无疑是电视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但电视画面最擅长表现的是"现在进行时",再现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