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奥斯丁和张爱玲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作品的相同之处,一是用小题材来体现社会,二是缺少浪漫的情节,三是时代背景模糊.不同之处,一是主体风格不同,二是语言风格迥异,三是人物创作心态不同.  相似文献   

2.
简· 奥斯汀和张爱玲这两位杰出的女作家是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存在.长久以来,二者都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代表,父权制的挑战者,二者都对婚姻做出了新的阐释.在她们生活的时代,女性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因此她们在婚姻上没有任何话语权.在奥斯汀看来,美满婚姻即理智与情感完美结合的婚姻是女人最终的幸福归宿;而张爱玲则是彻底全面的否定了男权婚姻,在她看来,婚姻是一出绝望而永恒的悲剧.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差异是由她们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国际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女作家之一,以写短篇小说见长。其创作多以女性为主角,通过审视她们生活中的平淡片段来探寻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论文旨在通过分析《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女主人公追求幸福的过程,让读者透过平凡庸常的生活表象,感受本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女作家池莉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但他们都用自己的笔描述着世俗生活中的不俗人生,描写着关于传统、关于现代、关于女性、关于爱情的话题,为不同时期的文坛吹来一股别样的清风。本文试析两位女作家在创作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廖辉英笔下的女性世界王敏八十年代的台湾,一大批青年女作家登上文坛,带来了新女性主义文学的繁荣。三十岁上下已蜚声文坛的有廖辉英、李昂、苏伟贞等。她们大多将笔墨集中于社会变迁中的女性角色问题,把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廖辉英则...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以女性为主,描写女性又多写他们的婚姻爱情:她们的婚姻多是无爱的,脱离感情的范畴,婚姻披戴着诸多枷锁。借婚恋这一视角,张爱玲以非女性主义的笔调写出了现代女性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矛盾,揭示出无爱的婚姻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源。本文试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女性婚姻爱情关系的分析,了解张爱玲本人对女性婚恋问题及社会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封建时代女性全部的生活希望,闺阁愁情词是她们创作的重要题材。朱淑真和吴藻是两位婚姻生活都不如意的女词人。在她们不满于婚姻爱情生活所写的愁情词中,我们看到的是朱淑真的率真执著和吴藻的矜持自重。她们对待爱情的不同心态,却是同一种抗争,同一声呼唤。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走红的女作家,其特殊的身世和经历使她的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她笔下的女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本文试从白流功追求与范柳原的爱情与婚姻的真正目的入手来分析女性在婚姻中的状态与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方舟》和《盲点》分别是大陆作家张洁和台湾作家廖辉英的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标志两位作家“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两岸女性文学在悠久中华文化中的共性,还能探究出由于两岸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互相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女性文学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鲁明华 《双语学习》2007,(5M):105-106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家庭既是女性作家关注之所在,也是最能展示其创作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当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爱情婚姻成为她们自由言说的存在时,独特的童年感受便不自觉地渗透于文本。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家”为聚焦,但落笔却大相异趣:张爱玲刻划了婚姻中女性的扭曲。展示着人性之卑弱;林海音诉说了婚姻中女性的压抑,赞美了人性之善良。然而,在看待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时,两人却有着同样的悲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张爱玲的爱情婚姻历程及其作品分析,展示了张爱玲既传统又现代的情感世界;并从心理学角度透视张爱玲在婚姻爱情上的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6.
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而不是神化的女人;女人叛不出男门,是因为谋生之外她们也谋爱;“性”天然地存在于女性的天性里。像饮食之于生命那么重要。根本不存在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小艾》以女性言说的文学立场叙述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故事,作家以悲悯的心态描写了不同女性迥异的人生经历,从女性的角度探讨和追求特定时代作为人的女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特别关注现代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她的小说把关注焦点投射到了家庭内部的情感领域,关心的是人性在现代社会里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婚恋成了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爱实为谋生。伤逝-爱的关系性结构与功能,作为就张爱玲现象的内在本质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即使在今天也应成为我们审理现代性-都市人格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论张爱玲的“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是张爱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对“俗”寓意的理解 ,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张爱玲创作的评价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定位。不能否认张爱玲身上的“俗”与其潜意识中的家族自恋情结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她的“俗”,是日伪政府殖民统治时期的一种生存选择。张爱玲并不是个为“俗”而“俗”的作家 ,在“庸人俗事”的叙事中 ,她寄寓着凌厉的文化批判精神与苍凉的乱世人生体悟。看不到“俗”的这一层意义 ,是没有读懂张爱玲。在“俗”的叙事模式中 ,张爱玲追求一种与喜剧相对衬的悲剧效果 ,通过审丑的方式去审美 ,以此形成一种参差对照的“苍凉”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