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角度是叙事文及其小说结构全篇的始点,不同角度引出不同艺术旨归.《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共同选择了寓言式叙事角度,前者以世外灵石的寓言为全文张本,后者对老人形象及其处境寓言化,这种选择使两者的结构精深严密,叙事宏大、主题深邃.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这种共同选择,首先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故意”,其次取决于对主题深度的哲理挖掘,再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在表达其与时代社会不相融的思考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被收人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小说描写了一对母女去拜祭被当做“小偷”打死的至亲,整个过程她们没有像常人那样流露出悲伤,不卑不亢地直面别人的轻蔑与鄙夷.小说全文四千多字,直接描写小女孩的文字接近四百字,约占全文十分之一篇幅.对于用如此多文字刻画的小女孩,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及笔者所搜集到的几十篇教学设计(实录),却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不计”.小姑娘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本文将从表达情感、叙事功能、表现主题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女孩这一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汉味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小说中充溢着“汉味文化”与“汉味精神”.在《致无尽岁月》中,这种传统的“汉味”书写发生了新变,呈现出陌生化的特征.论文从叙事方式的转换、不同城市的对比以及主要人物的比照等方面来剖析《致无尽岁月》中的“汉味情结”.  相似文献   

4.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出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叙事的角度来考察《子夜》的结构,会发现它具备了“横剖面”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故事空间化、主题空间化、人物空间化。作品淡化了时间线索,强化了空间线索,章与章之间通过空间的转换进行衔接,每章之中又分为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之间以空一行的空白作为分隔标志,完成从一个场景向另一个场景的转换。从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子夜》的叙述结构,给我们重新解读、评价《子夜》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空间角度来看《子夜》,让我们看到了从时间角度(或故事角度)所看不到的东西,发现了其独特新颖的叙事结构。这种现代性的叙事结构与作品中的主题、人物相契合,带有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创作常常借鉴外国文学作品,他善于“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①他于1919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药》就是吸取了屠格涅夫散文诗《作粗活的人和不作粗活的人》的艺术营养,而培植出的一株熠熠生辉的艺术花朵...  相似文献   

7.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午餐》描述了年轻作家和一位女士共进午餐的故事。小说叙事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章以“共进午餐”为切入点,从毛姆的绅士情结、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语用学的礼貌原则三个角度对《午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叙事视角是小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英国作家哈代在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一)以作者作为叙述者的全知视角;(二)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叙事角度来转换视角;(三)叙述者和人物合二为一的混合视角,从而揭示了各种叙事技巧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以及对读者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品读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妙,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2.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阿城简练传神的语言特色。3.披文入情,理解作者借溜索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尝试用第三人称或从马帮首领视角重新讲述故事,任选其中一个形成文字。【教学过程】一、导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在作家中,阿城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讲故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溜索》这篇小说来学习他讲故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作家本哈德&#183;施林克在其小说《朗读者》中,借用《奥德赛》隐喻意义为小说叙述展开做了极精细的安排,史诗吟诵形式与诗歌中“回归是为了重新出发”的主题巧妙结合,映射“生死朗读”情节和对历史的审视主题,为施林克对二战后出生的作家阐释那场大劫难争取到了独特的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一件小事》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多向度解读。本文试图以叙事学研究方法,从鲁迅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复杂的“自我”观念的角度切入,分析“一件小事”对于叙述者“我”以及作者鲁迅的“自我”与“他人”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自我”与“他人”之间同质性与异质性关系以及思想与行动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粒麦种》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开创了非洲新兴文学的先河。从新历史主义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作品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而揭示小说的独特之处及作家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伍尔夫曾对文中叙述声音中的"我"作了准确概括:“我爱,我恨,我痛苦。”本文试从《简·爱》中的第一人称自叙体及叙述者角色转换角度入手,分析作者如何从这一独特的叙事角度刻画了“自我”形象,达到了与读者成功的直接交流。  相似文献   

17.
《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叙述的角度和手法来表现文章的意义。本文从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事方式、女性主义叙事视角、隐喻的叙事技巧和反讽的叙事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叙事美学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主要从叙事对象、叙事策略、叙事态度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在叙事对象上注重人物本身的话语权,不再由作者作"零度叙述";在叙事策略上主要运用重复的手段以及重复这一方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在叙事态度上,作者是舒缓温和的。从这些方面来读《活着》,了解作者所代表的先锋小说在创作上的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获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8)微山湖奖"的《太阳来的十秒钟》是英国著名作家拉塞尔·塞林·琼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亮点是通过非线性叙事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穿插,包括命运对主人公的不公,令读者有阅读侦探小说的快感,读完后豁然开朗。本文从后现代叙事学理论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小说如何利用后现代叙事手法中的非线性叙事实现对小说的整合排序。  相似文献   

20.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