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的著作《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他在英国期间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写的。在著作中,恩格斯阐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并且指出工业革命使传统的阶级关系主要方面发生了根本变革,以往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解体,作为它生存基础条件和关系破坏了,于是就产生了崭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社会学领域中的社会地位在于它是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学专著。恩格斯不仅用唯物史观从理论上阐述了产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还运用了一系列社会指标说明这种现象。恩格斯用社会冲突的观点分析劳动关系,并反映出了社会冲突发展的历史趋势。他的社会学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劳动领域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八四五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恩格斯不仅深刻地精辟地指明了研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状况的重要性,而且为我们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明了方向。一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三十日,马克思在致路德锥希·库格曼的信中指出应该怎样读《资本论》,他说:“请告诉您的夫人,她可以先读我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于1845年,是正在形成中的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必要的和创造性的文献。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不仅广泛地描述了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而且还第一次深入地描述了工人阶级的精神状况和思想生活状况,精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前,英国的旧式工业中,最重要的是毛纺织工业,它的历史最悠久,几乎遍及于英国各个地区,它同农业的关系很密切,并且受到历朝政府的重视。十六世纪是英国毛纺织工业的繁荣时期,在它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被称为呢绒商(Colthier)的人物。研究英国经济史的现代学者们认为:呢绒商是“十六世纪毛纺织工业组织的中枢”,是“英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人物”,“他们是有钱人,其中有的人还有着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中期,以英国工匠发明的“不用手指纺纱”的机器为标志,宣告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开始。机器纺纱推动了织布机、梳毛机等机器发明,取代了手工业作坊。于是动力机的革命开始提到日程。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动力机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后又出现了蒸汽机车,从此蒸汽机取代水力、风力和畜力而居工业动力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揭示了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面貌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对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对经典作家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学习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工人阶级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哈耶克的《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是两部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著作,为人们提供了在对立的两端中评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广阔思维空间。时至今日,它们对人们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展现了丰富的共同利益思想,包括基于共同利益的无产阶级意识和基于特殊利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思想也是理解现代社会主义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问世标志着恩格斯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催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以引发整个社会革命为结果的,且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社会互动发展;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异化;强调了无产阶级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建立起使科学技术良性运行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提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中,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给予了明确的分析及深刻的批评。针对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力后备军与相对人口过剩这样两个概念。最后,恩格斯通过深入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无产阶级的理论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当中,于是他在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环境之后,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一步有力的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而恩格斯指出必须将唯物主义进行到底,将宗教观完整的变革,这样才能废除私有财产,给予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对马尔萨斯人口论也作了针对性批判。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实业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其思想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不同于青年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从哲学批判转为政治批判再转为社会批判的路径。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固态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完整展现了青年恩格斯人学批判视阈下的经济学理论原相。两个文本在分析商业、工厂制度和科学技术等人与人关系利益化的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同时,恩格斯克服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对立思维,进一步细化了对私有制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时,有些同学提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无论在劳动条件还是在物质生活上都已完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本质的分析是否还适用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本质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传染病等工人卫生健康问题予以批判。从英国工人阶级真实状况着手,将传染病问题及疫病流行的生存坏境、传播方式及群体、社会根源等作为主要批判内容。将对传染病等卫生健康问题的主要前提、重要过程、解决途径、必然结论作为主要批判逻辑。展现出了从历史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批判特性,这些对当前疫情防控新阶段及发展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议会民主制的母国,英国产生了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悠久深厚的宪政主义传统不仅支撑起了英国在近代的崛起和强大,同时对近代英国工人阶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英国工人运动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英国工人阶级的宪政主义传统为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和平转型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革命导师恩格斯青年时代目睹家乡人民的苦难,写下了反映他们痛苦的通讯文学。他22岁时又旅居英国,以21个月的时间,深入伦敦工人贫民窟,亲眼观察,亲身感受,并收集官方和媒体的各种材料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调查式的报告文学。列宁称赞这部书"写得很动人,充满了关于英国无产阶级穷苦状况的最真实最惊人的情景","是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中,都有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共产主义单纯、形而上的理解层面,从而形成了比《手稿》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一语,就本来意义上讲,是指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典型形态。除此而外,它同时也指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就这种意义而言,“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指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也包含他们时而显露出来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反杜林论》中谈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几乎全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增长最终将带来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对此英国学术界曾有较大争议。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农业工人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实际工资水平停滞和下滑后,直到1820年以后方才迎来生活水平的改善;然而与工业工人相比,其改善不仅滞后而且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思想的火花散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住宅问题》、《资本论》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由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度耕犁的角度出发,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当代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城乡统筹理论,是由概念、对立的产生根源、发展动力和实现道路所构成的严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经过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完善,已然成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