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近年来,"手机报"早已深人大众生活,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从手机报上得知国内外重大事件,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即时了解新闻资讯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它忠实地记录了它的形成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一些活动.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是每个具体行动、每个环节都一定形成原始性记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有了极大提高.这一角色特征的凸现,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档案馆的看法.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期间,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的保管者的角色特征依然,功能也依然,换言之,即机要部门也依然.但人们显然更有兴趣于它的新功能,更津津乐道于它的新功能,也更注目于它的新功能.这种心理接受特点,意味着受众采取并且习惯于发展的思路.由于这种思路已经确立,可以预见在社会发展同时,人们对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会越加关注.  相似文献   

4.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被推向市场的那一天起,一个与新闻人从不沾边的词汇开始在人们嘴边频繁传诵,它叫经营.经营是商界的专用语言.过去,以文人自居的报人不屑提它,如今倒成了安身立命的法宝.报社发展要靠广告经营,新闻采编要进行新闻策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架马车被同时赶上了同一条大道.  相似文献   

6.
"口述实录"的体裁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实录"最初出现在<北京青年报>.它以新颖的视角、特殊的叙述方式和人们所关注的情感问题吸引了许多读者,也使一些其他报纸争相仿效.  相似文献   

7.
1995年夏,在陕西西安北郊相家巷村发现了数量罕见的秦代封泥,其数量总计2000多枚,堪称历次封泥出土之最.它的出土揭开了"封泥档案"的神秘面纱,从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9.
现在,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版块.此类新闻也许并没有非常抢眼的内容或者图片,但它却改变了长期以来大众媒体并没有以"大众"为主角的做法,它"以民为本",让新闻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道"菜"?  相似文献   

10.
周洁  李叶硕 《今传媒》2007,(2):61-61
"财富故事会"是央视二套倾力打造的一档财富类栏目.它以讲故事为主要表现形式,向人们讲述了由"财富"而引发的各类传奇故事,为我们道出了一个个财富背后的传奇人生,道出了一个个主人公健康的财富观.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才使得它在众多喧嚣热闹、时尚华丽的栏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世金  朝峰  西川  高叶 《山东档案》2001,(4):28-29
提起"小金库",人们会马上想到,它是一种私设"帐外帐",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侵犯国家权益的行为.然而提到"小文库",很少有人迅即把它同违法违纪,损害党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实际上,国家法律早已把"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据为己有,拒不向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人员移交"等行为明确为违法行为,并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人们尊称长寿老人为“寿星”。其实,寿星本是星座名。据古书记载:寿星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  相似文献   

13.
刘宝林 《现代传播》2007,(6):149-151
一、悖论的产生 越是基本概念,人们越是很少怀疑它的准确内涵."现场观众"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从语义学角度看,顾名思义"现场观众"的概念首先是观众,现场只是前面的一个定语,因此,"现场观众"也是指通过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中心的夜班工作被叫作"新闻终端",可以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新闻出版环节更贴切、更符合实际的一种诠释,也是对夜班工作理解的进化和深化. 这个叫好法,就好在它把人们通常理解的采编、出版是前方和后方的关系,拉得的更近、更紧了.  相似文献   

15.
"口红效应"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不景气,口红的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口红效应".人们把它用来描述经济危机下文化产业的繁荣现象.当前的金融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所谓计算机病毒,事实上它也是一段程序或者指令,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也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语言编写出来的,只不过正常的程序或软件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某些问题的,而病毒程序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它具有传染性、非法性、隐蔽性、潜伏性和未知性6大特征.认清了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征,就可以从理论上建立起病毒不可怕的坚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卫生领域的特殊性在于,它周围环绕着一个由专业知识和技能构筑的围墙.围墙外的人急切盼望获得更完善、更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可对里面的情况不甚了解.卫生报道则是从各个不同方向打开窗户,让人们对围墙里的人与事多一点了解,努力消除人们对医疗保健供给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并试图通过这种努力悄悄地影响事情改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件归档鉴定时常常听到有人说:"万一用得着怎么办?"害怕"万一",反映了人们的各种心态,出自各种愿望与目的.从积极的方面讲,这是一种对文件鉴定工作负责任的慎重态度,它可以避免因为草率而造成文件鉴定方面的失误.这是应当提倡与尊重的.从消极的方面讲,这是一种过于慎重甚至是保守的态度,它会因为害怕"万一"而将许多无保存价值文件归档.此外,还有人认为文件保存的越多保险系数越大,省得某一份文件没保存而影响日后查考受到追究.  相似文献   

19.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产生媒介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媒介对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愈发增强,突出地表现为人对媒介的工具性依赖和内容依赖.  相似文献   

20.
"档案鉴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生 《北京档案》2002,2(1):22-24
古往今来,人们所有的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历史是已经逝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开的历史,历史在不停地发展,彪炳千古的伟人,扭转乾坤的事业,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消失在历史的星空之中.历史不能重演,只给后人留下了原始记录--档案,它真实地记载了历史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世间刻骨铭心的慷慨悲歌,它的内容"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当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物有不同记载时,人们多以档案记载为准,从理论上讲,档案的凭证作用在各种文献中是居于首位的.但是,这也并非绝对,"伪误档案"的存在,使档案真伪杂厕,诸多歧异严重地妨碍了档案的权威性,鉴订档案本身之真伪,辨别档案内容之正误,简称"档案鉴辨",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