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仪 《文教资料》2011,(14):111-113
明朝确立之初,为抵御倭寇入侵,防止国内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巩固新生政权,明太祖朱元璋厉行海禁政策。在海禁政策之下,朝贡贸易日趋繁荣,走私贸易亦迅速发展,明朝洪武年间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明朝以前,我国香料多依赖域外输入,并且仅限于宫廷和贵族之间流通使用.到了明朝,香料才真正实现全民化和日常化.究其原因,一是明太祖朱元璋颁布海禁政策,增加了香料通过朝贡贸易的输入量;二是民间海外贸易被阻止后,明朝政府鼓励百姓种植香料,使得本土香料的产量大幅增加;三是合香技术进一步发展,香料成本降低,使全民用香逐渐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政府实行积极开放的海洋政策,使中国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明朝建国,却一反常态厉行海禁,使中国逐渐处于与世隔绝和落后挨打的境地。朱元璋实行的海禁政策是古代中国海洋政策的转折点,它的实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开放走向限制。关于海禁政策的原因,以往的研究更侧重于政治和经济层面,鲜有心理探究。其实,朱元璋曲折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农民情结以及复杂自卑的心理都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600年前,317艘舰船,27000多名将士,在明朝内官监太监郑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从我国长江口的刘家港起航,驶向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极为壮观的一幕场景,史称“郑和下西洋”。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一改明太祖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富国强兵的对外开放政策,打开海禁,派遣郑和远涉重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大国强大的经济实力。1405~1433年28年间,郑和7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如表1)。通过表1…  相似文献   

5.
杜强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39-141
明初,朱元璋采取保守性海洋政策,实施海禁等一系列措施,朱棣则放松海禁,郑和下西洋树立了明朝的威信,扩大了明朝在海洋的影响力。明初海洋政策受到陆权思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北起福鼎县,南至诏安县,横亘今24个县市,其长达3324公里,相当我国海岸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明代的海禁政策对福建政治、经济、军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嘉靖时的‘御倭’战争”,“是一场海禁与反海禁、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而“这场战争完全是明朝政府挑起的,如果明王朝不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实行海禁,……会发生这场战争吗?”笔者认为,这种观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主张,并以丰富而又颇具创造性的教化思想指导了明初教化实践。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并以一系列的制度确保教化政策能够长期得以贯彻落实。朱元璋的教化思想不仅对明初也对有明一代的教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禁政策在明朝被长期执行,明代之前的中国历代王朝都不曾明令推行海禁政策。戚继光抗倭,使沿海的倭寇得到清剿,海商的私人贸易也得到限制。到了清朝,海禁政策被更严厉地执行,直到鸦片战争英国用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才被动地进入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明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达到空前高度.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沿袭元制组织中央政府机构,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中书省总管天下政事,丞相统率百官,对政务有专决的权力.象一切封建帝王一样,朱元璋不能容忍相权对君权的挑战.从明朝立国的特殊性来说,朱元璋本人出身极其寒贱、权欲极大,眼见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明太祖实录》卷59),更考虑到皇太子懦弱,皇太孙年幼,朱元璋决心在诛杀威慑皇位的功臣的同时,永远地废罢丞相制.  相似文献   

10.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文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是: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料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二第18页将明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海禁”,而将清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闭关锁国”。人民版、岳麓版也是“海禁”、“闭关锁国”混用。那么,是使用“闭关”类词语.还是用“海禁”更好呢?笔者认为,用“海禁”更加贴合史实,更加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的历史教材中,出现了两处关于"内阁"的基本概念。一处是我国明朝时期的"内阁的创立",另一处是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同样都是内阁,二者是否相同呢?一、二者的形成我国明朝时期的内阁是因明初废除了宰相制度而开始的。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于是进行了政体改革。1376年,明太祖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在几年前做的一节公开课。 【教学内容】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一课,主要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创立大明王朝,并怎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明朝统治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明朝宦官专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中: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科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等领导的抗清力量的联系,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军收复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同时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从巩固明朝的统治出发,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重治官吏赃罪。朱元璋的惩贪治赃为明前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著作也指出了朱元璋在政策制定、严刑峻法及性格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剑桥中国明代史》对朱元璋的认识与评价,集中反映了西方学者独特的视野和方法,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政策是。刑乱世用重典”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稳定明初的社会环境,整顿吏治,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明清硬代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考察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启示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清闭关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是造成我国长达几百年贫穷落后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回顾这一政策的起因和经过,总结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对干加深我们对今天实行开放、改革的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明清闭关政策的由来和发展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发生逆转.中国从世界先进的行列跌落下来,变成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国家.中国不是一个从来就落后的国家,曾经强盛了十几个世纪,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曾经发展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有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对外贸易.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就与欧洲的罗马(当时称大秦)有海上往来.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自唐以来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事宜.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曾经远销海外,独享盛誉.中国在宋元以前,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进入明清.特别是进入清代以后,开始明显落后.落后就得挨打,受人侵略.从明中叶以后,中外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明朝的海禁政策.有明一代,除了个别时期实行对外贸易开放政策外,绝大部分时间实行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