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几年来,党报上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不少办得虎虎有生气,有表扬也有批评,既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揭露错误的作用,又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关系,很受读者欢迎。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报纸,“读者来信”专栏虽也时时可见,但若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一期来信的总是那么几个“读者”,无非是名字时而写三字,时而写两字,或化个别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3.
报纸广告是整个报纸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报纸广告版面不与报纸的办报宗旨、风格相协调,如果在报纸中广告版面的编排不“活”起来,将会冲淡读者对报纸的阅读兴趣。当读者对报纸版面失去兴趣,那刊登在其中的广告的吸引力也就不复存在了。纵观有的报纸广告版面较好,而有的广告版面排得杂乱无章,不是拥挤不堪,就是散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相似文献   

4.
马赛  王虹颖 《新闻传播》2005,(11):62-62
随着报纸不断增张扩版,设在一版的导读应运而生并日显作用。导读作为“厚报”本身的广告和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其功能应不断强化。为了争夺读者视线,各类报纸的导读在形式上也千方百计精心“打扮”,有的“浓眉大眼”,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五颜六色。有些报纸对导读功能的强调,甚至胜于对版面美的强调。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是一种反馈,直接反映着报纸是否办到了读者心里头,同时又反映着读者对报纸内容的关注程度。编辑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找到报道线索。 我们报人应该提倡“一封信精神”,要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培养新型的读者编者关系。我在处理读者来信中总结出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凡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统称为专栏。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专门设有一个社会服务处,相当于现在的群众工作部或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设有“社会服务”专栏,同“副刊”共占一个版面。当时的“社会服务”专栏,相当现在的“读者来信”专栏。为社会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社会服务处除通过报纸联系群众之外,每天还要接待不少来访的读者。“社会服务”专栏除回答读者法律、医药、寻职、求学等方面的问题外,还为读者代购书刊、车船票等。河南日报1949年6月1日创刊后,设有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辟有“大众往来”专栏。1954年一年内,“大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园地里读者来信这朵花越开越盛。近几年来全国评选的好新闻,读者来信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安岗同志说:“在社会主义报纸读者问题的研究中,第一位重要的应该是研究读者来信。”如何经营好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以我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新闻园地里读者来信这朵花越开越盛。历年评选的全国好新闻,读者来信都占有一定比重。安岗同志说:“研究读者,第一位重要应研究读者的来信。”读者来信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简讯     
南昌晚报理论群工部于7月6日至10日首次举行了“介绍暑期家庭教师服务周”,受到南昌各界人士的欢迎。在这之前,理论群工部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有的发映教学质量不理想,有的要求代找家庭教师,有的大学生还来信询问勤工俭学的门路。针对这一情况,他们本着为读者服务的精神,首先在《读者来信》专栏里登载了群众来信,接着又搞了服务周活动。这次活动,扩大了报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的广告大战现在愈演愈烈。就我自费订阅的几家报纸来说,有时原定的八版竟被广告占去三个整版,再加上半版的和夹杂着的小块广告,真正该有的基本内容所占的版面所剩无几了。有些报纸在扩版改版时,对读者信誓旦旦:将如何如何以更快更多的信息和更精美的全新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读者们订阅报纸,是冲着报纸扩版改版的“诺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是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读者来信”办好了,报纸就有了群众,有了读者,就有了基本保障。但是,办好“读者来信”并非易事。1990年到1991年,我们认真汲取兄弟报社的经验,下大力气办好“读者来信”,共开辟了“监督哨”、“呼声”、“调查附记”等22个栏目,出专版24个,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受到了报社内外的一致好评。一、我们注重根据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调查,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80多人次,对其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有回声。有的请有关部门协助解决,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文汇报刊登“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一组报道,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市民议论的话题。“解救行动”也引起兄弟媒体的重视,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派出记者跟踪采访,上海电视台在节目中还多次提到,这次行动,缘于被拐妇女陆蓓英寄给文汇报的一封求救信。一家报社,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有的是反映问题,有的是提供新闻线索,有的是寻求帮助,有的是向报纸提出意见、建议……对待读者来信,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认为其中大多琐琐碎碎,真假莫辨,毫不重视;也有人认为读者来信是百姓心声的反映,是源于生活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相似文献   

14.
《陕西日报》在“读者来信”专版里,把省内外读者来信情况,分月进行综述,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继5月份公布之后,“6月份本报读者来信情况综述”又在7月12日的报纸上和读者见面了。这种做法是可取的。读者来信是报社编辑部来稿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写信人来自各个方面,反映的内容广泛,几乎天天有。有表扬、有建议、有批评。这是群众相信信任报纸的表现,是报社了解群众心声的渠道,是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发挥报纸监督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5.
最近深感报纸宣传上有个问题需要一呼:切实重视读者来信!目前有些报纸对读者每天从山南海北、四面八方投到编辑部的大量来信,处理得不够及时,不够认真;一些报纸编辑部缺乏一个领导研究、处理读者来信的制度,以致使一些重要的读者来信发挥不了重要作用。这种情况必须切实加以改变。读者向编辑部投书递柬,都是有感而发的,信里讲的事,都是他们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眼前的事实促使他们非写封信向报社反映一下不可。有的信尽管写得词不达意,但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一颗活蹦乱眺的心;它不是应景之作,更不是官样文章,讲的全是肺腑之言。读者分布在各行各业,生活在不同地区,他们的经历千差万别,来信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广告不可“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看报纸,不时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文章看起来很像新闻稿,可读着读着却变了味——原来是产品广告,推销产品的。诚然,包括报纸在内的媒体是离不开广告的,我也不反对报纸刊登广告,但广告就是广告,新闻就是新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淆。一些报纸热衷于发一些既像新闻又像产品广告的文章,所为何来?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推介产品,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注意;二是将产品广告揉在新闻里头,比较容易让人信服,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三是有人还在搞有偿新闻。借助媒体推销产品,开辟市场,作为一种商业促销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报纸上的广告蓬勃兴起,对促进经济发展,丰富并方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听到人们对报纸刊登广告,有些不同的议论。有的人认为我国商品供不应求,何必登广告?登广告是社会浪费。有的读者觉得自己花钱订报,是为了看新闻,广告登多了,新闻少看了,报社赚了钱,读者吃了亏。有的甚至认为广告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这些模糊认识不仅读者中有,办报人员中也有,较为普遍的是顾虑广告挤了新闻,会因此失去读者,因而对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广告     
近来,我国一些报纸刊登有关广告读者来信和评论文章。他们在肯定广告的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人们“对广告作用的误解和登广告的草率已经引起了事实上的相当混乱”,呼吁“要研究点广告学”,并提出“借鉴外国”的问题。下面发表赵荣麟同志撰写的关于苏联广告宣传的文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读者对于一张报纸,有着不同的阅读爱好,有的喜欢看本地新闻,有的关注时事报道,有的爱看文体娱乐,甚至有的专注专刊、广告等。在报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这些不同的读者偏好可能成为整张报纸获得垂青的突破口。要想打开这个突破口,报纸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打造个性化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