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王阁序》此篇文章千年来傲然立于文学史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优秀的文章,评论者也有自己独特的赏析,本文从《滕王阁序》形式和内容出发,融合王勃的生平,给出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再论《滕王阁序》和王勃本人的无可抵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发展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善于用典。其典故来源广,用法灵活多变,用典贴切。通过赏析《滕王阁序》用典艺术,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文本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作品本身的内容、主题和众多有关的献资料等方面看,古序体有三种,而非两种。《滕王阁序》的“序”应为“记序”。  相似文献   

4.
时文选萃     
从院士喜爱《滕王阁序》说起杨玉良是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最近,他在看了《古文观止》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每次我读《滕王阁序》,总是心潮澎湃,能看到一幅优美的画面。科学讲的是理性精神,但仅仅有理性精神还不够,还需要想象力。科学大师哪一个不具有汪洋般的想象力,否则,如何创新呢?”  相似文献   

5.
《滕王阁序》成为唐及以后历代文人墨客传颂的佳篇,究其原因,它不仅展示了“滕王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事的沧桑变迁,更重要的是此文从开始到结束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取胜。它在视听、动静、对偶、节奏、虚实、情景的处理上都非常地讲究形式美。本文试通过分析《滕王阁序》的形式美,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外在价值,以得到文学创作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年)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还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为祖国的江山增辉,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勃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下面着重从景物描写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  相似文献   

8.
滕王阁不只是有形的建筑,更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对滕王阁文化艺术的关注与研究,多集中在滕王阁建筑艺术与滕王阁有关的歌舞、书画艺术和对《滕王阁序》的文学艺术鉴赏等。文章认为,进行滕王阁文化艺术研究,探究滕王阁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对于促进名楼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助益南昌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品位提升,服务"文化南昌"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勃的《滕王阁序》描写滕王阁周围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表达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文章以其精美典雅的语言,丰富深刻的思想,优美开阔的意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阅读中人们往往容易为文章工整华丽的词句,细腻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所吸引,从而忽略作者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价值取向。众多欣赏者把这篇散文的主旨概括为失意文人的牢骚。而笔者以为,《滕王阁序》并非失意文人的牢骚之作,而是一篇表现积极进取人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11.
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因其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格调变化不俗而为人们广为传诵,成为千古不朽之作,令人百读不厌。文章以作者特有的清新隽永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绝妙无双的优美画图。 文章第一段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略写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地理概貌,用“星分翼轸”指出它的地理位置,用“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简介它的周围环境,用“人杰地灵”表明它的美好特点。接着用“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盛赞滕王阁宾客中文人雅士的非凡文采;…  相似文献   

12.
一篇《滕王阁序》,为初唐天仙才子王勃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这篇"诗人之赋"极尽藻饰之华美,诗意之优美,音韵之清灵为能事。自佳篇名世,不知感动过多少人。本文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了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化知识,对理解这篇骈文的思想内涵很有必要。本文拟就《滕王阁序》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简要介绍,期于学习此文有助。一、天文地理“天柱高而北辰远。”“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云,所谓天柱。”(《神异经·中荒经》)“北辰”即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居其所是人君居明堂之象。文  相似文献   

14.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对王勃作此文时的年龄,历来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5.
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时年龄多大,历来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6.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为《滕王阁序》,以下行文即用简称)是一篇有名的初唐时期的骈体文。为使文章显得委婉、含蓄、典雅、精炼、,骈体文在行文方面有大量用典的特点,《滕王阁序》亦然。本文即对《滕王阁序》的用典特点,作一简要分析。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修辞学提供一点参考资料,就对更好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曾经读过的《桃花源记》《滕王阁序》《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经典文章、诗篇?
  你是否一次次地被那些优美的诗词字句带到了美丽江西,而那些“美景”就仿佛种子一样在记忆中生根发芽,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到这些地方摘下朗读后的感动之花呢?  相似文献   

18.
钱升平 《高中生》2012,(1):11-1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9.
滕王阁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一.提起滕王阁,我们自然会想起王勃.清代学者尚熔有诗云:“自到江湖来,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地以人传,地以文传.王勃28岁时写的《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传后世,构成了滕王阁上一道最靓丽的人文风景线.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2年,当时苏州刺史李元婴调任洪州(南昌)都督.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22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生长于帝王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宫廷艺术的熏陶,酷爱音乐、舞蹈、绘画和游猎,艺术天分极高.自从他到南昌,都督府中便日日洒宴不断,夜夜笙歌长鸣.但是都督府毕竟太小,盛不下他那颗骚动的心.李元婴便带着一伙手下及歌舞乐伎出城游逛,信马由缰地来到赣江边上.这可真是个好地方.远眺,可见西山叠翠,南浦云  相似文献   

20.
《滕王阁序》是初唐诗人王勃赴海南省亲 ,于唐高宗上元二年 ( 675年 )重阳节路过江西南昌 ,参与洪州都督阎公重加整修滕王阁落成举行的阁中大宴中即席写就的著名骈文。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勃欣然操觚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满座皆惊。”事后一百余年 ,连坚决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大家韩愈 ,也对《滕王阁序》赞赏备至。他在《新修滕王阁序》中写道 :“江南多游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王勃、王绪、王仲舒 )为序、赋、记等 ,壮其文辞 ,益欲往一观读之 ,以忘吾忧。”即使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读此文 ,仍无不啧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