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作于1217年,即金宣宗兴定元年,是年作者28岁。清人翁方纲在谈到此作时曾说:“先生一生识力,皆具于此,未可仅以少作目之”。评价极贴切。元好问《南冠录引》云:“四岁读书,八岁学作诗”。十九岁已随教授县学的郝天挺老师完成了六年的学业,接着,他“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被称为元才子。这时,他已成为一个成熟的杰出诗人。元好问凭着一个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悟性和对以往诗歌理论和诗人、诗派的审视以及“书生技痒爱论量”的热情,创作了《论诗三十首》。它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歌艺术主张,成为以诗论诗作品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论及的人物,并非按时代先后,依次逐一介绍,而是以诗风诗派为单元,把异朝人物一起论述,予人有紊乱之感。例如:陶潜名次先于阮籍,潘、陆之名置于唐,华歆之名置于李杜之间。此外,元好问论唐人诗涉及人物众多,除本朝外,异代人物也不少,其组诗架构划分为五个组合,其组合因由,实有探讨必要。在论宋人诗时,元好问借唐论宋或借晋论宋,因而很多异代人物,同时出现在一首诗内,其理安在?文章旨在就上述问题,理顺其结构脉络及分析其疑点。  相似文献   

3.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是较早的宋人注宋诗的本子,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阐释特色,也影响了任渊、李璧等人的诗歌注释。苏诗百家注完整集中地体现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是"以才学为诗"的最好诠释,"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理念是"无一字无来处"的直接表达,发掘诗歌中的"断以己意"之处则是对"夺胎换骨"的敏锐察觉,这些都最终体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求新求变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诗学艺术形式及创作技巧的探索尽管存在一定的误区,但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诗学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江西诗派的陈与义是其派中的后起之秀,他对江西诗派唯重诗法规范、诗格建构的僵化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刻的趋变,并且他与江阴葛氏的关系非比寻常,在日常生活与诗歌创作方面都相互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结束之后,宋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以江西作家为领袖与主体的诗派大规模崛起,形成了“要知诗客参江西,正似禅客参曹溪”的蓬勃局面。一个文学运动的成功,一个文学流派的兴起,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都有个基本点,这就是必须顺应时代的思潮。自北宋中后期起,江西文人便开始接受禅宗思想的渗透,从而使他们的诗论与创作,都从根本上迎合了儒道释三教融合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术"与师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江西诗派及其后学的实践基础上,元好问提出"以诗为专门之学",从理论上廓清了对诗歌进行艺术探索合理性的偏见,为之后诗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山谷为宋诗翘楚。南宋诗评家严羽论宋诗流变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功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江湖派代表诗人刘克庄说他是“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他们都是把山谷当作宋诗的代表看待的。后世的论者,陈黜宋诗而以黄庭坚和江的诗派为鹄的的,例不胜举。因此深入研究山谷的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唐文学的标志性存在是诗,宋文学的标志性存在是词,宋诗则处于二者的夹缝之中艰难发展.如何超越唐诗?如何开启后宋时代的诗以期确立宋诗在诗史中的地位?江西派诗学清楚地表达了这种超越的意图与路途.本文试图从诗法与禅学两个维度对此以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重华是清前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贞一斋诗说》在清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清代前期“尊唐”与“趋宋”之争中,李重华能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总结了唐代古体诗古朴、厚重的风格特色,在肯定五言、七言古诗的基础上,赞扬了唐代近体诗的辉煌;也看到了宋诗对于唐诗的吸收与突破,并认同宋诗多抒议论、重视义理、风格质朴的特色,同时对西昆、江西诗派提出批评。李重华对唐、宋诗的评价,为后世探究唐宋诗的理论价值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