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宗岗评点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儒家正统中庸人格的体现者和超群智慧的拥有者.在文化美学人格上,隐逸的诸葛亮更多地表现出狂狷之美.出山后更多地表现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怀,"力行近乎仁",使他由狂狷而入圣.是隐逸、狂狷、忠烈的混合体,是由狂狷而入圣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毛宗岗评点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儒家正统中庸人格的体现者和超群智慧的拥有者。在文化美学人格上,隐逸的诸葛亮更多地表现出狂狷之美。出山后更多地表现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怀,"力行近乎仁",使他由狂狷而入圣。是隐逸、狂狷、忠烈的混合体,是由狂狷而入圣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李贽作为一个处在各种时代焦点上的思想家,以其“狂狷”的大人格,提出了“童心说”,开启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运动。“童心说”它在哲学上体现为自由本体论,在道德伦理上体现为人必有私论,在文艺美学上体现为自然谓美论,这三个理论相互独立又统一,共同构筑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发挥着其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禅宗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隋唐后发展成“禅宗”,禅宗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甚大.禅境界美的风格以“灵空”、“静美”、“清旷”、“理趣”、“妙悟”、“狂怪”为要旨,其首重“灵空之美”.“空灵之美”是禅宗美学的特质之一,含有简、淡、净、逸、清、静、空无、留白、灵动、通透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林纾虽然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的顽固守旧派,但从文化人格上看,他和那些被称为时代“狂人”的“五四文化激进派”一样,也体现出一种“狂者”精神,同样属于中国“狂人”精神文化链条上的一环。只不过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动作型”、“铁血型”的狂者有所不同,“畏天循分”的人生信条使林纾更体现出“狷者有所不为”的一面,而“狂狷”与“循分”的融合则造就了林纾晚年身为“道德遗民”的人生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四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社会“天崩地解”之际,四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位,从而形成了四明文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阳明心学美学直接引发了近古文学观念的话语转型,催化了叙事文学的革新。确立了"尚真"、"狂狷"、"去蔽"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中晚明文坛,一些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的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殉情者"、"狂狷者"和"良知遮蔽者"等类型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感应"良知"的召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渭是明代狂狷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徐渭的狂狷人格既是对先秦以来狂狷人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是中晚明王阳明心学的激进影响下的新型人格形态。徐渭批判的继承和发扬了王阳明心学中对于个性张扬的肯定,从而形成了具有晚明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狂狷人格。  相似文献   

9.
现代史是一个狂人辈出的时代.但有的人是真狂,有的人是佯狂;有的狂是人性的抒发,除狂无以寄托,有的狂则是为了狂以外的目的,所谓"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虽然,为利益狂似乎可以原谅宽恕.在这些狂狷之士中,刘文典算得了一个响当当的汉子.  相似文献   

10.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论语》中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狂者”是指志向高远而勇于进取的人,孔子自己虽力主中庸,但对“狂”却颇为心向往之。“狂者”说话无顾忌,“古者狂也肆”(《论语》中《阳货篇》),狂者一般都隐居而未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