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  相似文献   

2.
高银霞 《大观周刊》2011,(46):70-71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社会培养一些具备会计技能的实践技能型人才,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复杂,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根据成本会计的特点教好成本核算内容,是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教学水平,让高职学生牢固掌握成本核算知识。  相似文献   

3.
偶发一言     
(一) 久旷即疏!古人诚不余欺.往日的乐园不知在何时丢失,回到这里已是麻木,时过境迁,或许这个天地让我不堪.思之伤心,不见亦伤.于人亦然!尝用心,不可得.不用心,亦是.无语不知何处是青山,或许不该涉足,甘愿仰止!羡也是乐事.今天之醒,拜昨日之愁,事之相关竟至于斯!叹!  相似文献   

4.
政经资讯     
话语为了北大,我或许会一次次地向您讨教,那就请给我以耐心;或许需要您的主意,那就请给我以智慧;或许需要您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请给我以慷慨;更有时候如果我真的犯糊涂了,那就请  相似文献   

5.
话语     
为了北大,我或许会一次次地向您讨教,那就请给我以耐心;或许需要您的主意,那就请给我以智慧;或许需要您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请给我以慷慨;更有时候如果我真的犯糊涂了,那就请毫不客气地给我以棒喝。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任合格的北大校长,也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按:时下,不少从事艺术工作的同仁们“下海”了.我也曾有过一次“下海”的经历,那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为排演《安娜·克里斯蒂》一剧,老师带我们去海上“体验生活”.就是那次“下海”,影响了我以后的创作态度.时至今日,念念不忘.现在,我把那些记录下来的文字奉献给读者,于我是激励今后应多下这样的“海”;于读者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初当记者,从未想过性别,在职业规划中也从未把性别作为一个因素,只是单纯的喜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曾很认真地问我:中国女记者真的成为半边天了?我顿了顿说:或许吧,从人数上说,大概应该是半边天了.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3,(Z4):27-28
<正>"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我来到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我选择了这一条却说不出理由……"。有时候,选择真的很重要。特别在重要的"人生节点",不同的选择,将给人生带来大的不同:或许是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或许是一生的遗憾,永远的惆怅,或许是一生的辉煌、一路的荣光。在我三十一岁作为军转干部需要面临二次就业时,我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我必须作出选择。那时的我,有"资格"  相似文献   

9.
说打折     
徐冲 《编辑学刊》2004,(5):61-62
对书店打折销售,我素来持反对的态度,而且是坚决地反对. 书店打折,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书店自己要打折,二是有谁要求书店打折.书店自己主动打折,或许是书店以为这是救自己的好办法,以为一打折就有市场份额,就能与别人竞争了.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朋友约我谈谈如何写好时事评论.谈写作经验体会的书籍、文章,我读过不少.总的感觉是,共性的东西,大家都谈得差不多;个性的东西,别人又无法学习.而且,我一直以为,母鸡生蛋,奶牛下奶,前者或许是水到渠成,后者可能是被逼无奈.无论是谈"生蛋"的经过,还是谈被"挤奶"的感觉,都是母鸡、奶牛心中的"隐痛",未必是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11.
李惠君 《出版广角》2011,(11):42-44
我曾这么思想:如果把这种标题变成一篇短篇小说,我会不会比较好入手书写?带着玩心,我把题目变成"亲爱的,我们一起把阅读变好玩"。或许因为我并非出版人,或许我正在"大隐"中,所以我想从逆向思维出发来聊聊现  相似文献   

12.
铸文先铸魂     
我国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曾经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他经常怀念军旅生涯,想当年"醉里挑灯梦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曾工作过的新闻单位的领导、恩师、同仁,帮助我由一个新闻"盲人"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没有他们的关怀和支持,我或许一事无成.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听一听用人单位的意见或许是很有益处的. 我是学理工的,在综合性工科院校图书馆做了多年管理工作.我们愿意进什么样的"兵"呢?抑或我们欢迎什么样的毕业生呢?谈谈我的一孔之见,可能对从事图书馆学教育的同志有所参考.高校图书馆仅是社会图书馆的一部分,就是高校图书馆也有各自的特征,差别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5.
无悔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年前,我在高考志愿表上填上了“华东师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当时是何种原因促使我作此选择,今天的我已不甚明了。或许是我从小爱捧小说书的缘故,或许是因为该专业当时非常热门。高考后不久的一个晴朗日子,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6.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回沪,与同事们一照面都说我瘦了不少,照照镜子也突然有些不认识自己.或许是因为在诸城久久不能释怀的那一瞬间,一位老人那阵阵令人揪心的哭泣,以及道道无情的摄影摄像的闪光,一直在我心头不能拂去.  相似文献   

17.
杨闻宇 《今传媒》2008,(2):44-44
望着鲁迅横眉冷对的那帧遗照,我疑心"直面人生"作为新生词语,或许正是鲁迅先生发明的.时至今日,这四个字在生活里也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8.
<西行漫记>或许算是我进入大学后读的第一本新闻写实的书.大一时只是简单地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故事书或者历史书来读.正如苏东坡诗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这是我第二次读<西行漫记>,主要是从新闻的角度重读此书,真的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在新闻事实方面的思考颇多.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举国欢庆.那一天,也是我到新华社工作的第一天.七年多来,我从事了各种门类的采访工作,却总是无缘体育报道.也或许是因为这几年自己中文、英文,采访、编辑都做过些,最终被召唤进奥运前方报道团,成为一名机动记者.回想一下,过去七年里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好像都是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  相似文献   

20.
Last Order     
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经将事件的结局完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或许她说得对,长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互相埋怨.毕竟我们的感情始于遗弃.正确一点说,是她对我的感情始于被遗弃,而我在被遗弃前早已爱上她这回事,无补她不爱我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