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雁翼新词》是雁翼创作的一部旧体词集。其中"泪"的意象运用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雁翼新词》"泪"的意象凝结了雁翼对于民族苦难的忧虑,对鄙陋的世风的愤恨和对时代悲剧的伤感,也抒发了雁翼对母亲和故土深沉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3.
雁翼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长短句式诗歌",是他深入中国古典诗词宝库,向诗歌这座矿山深处做的一种开拓。总结雁翼的这类诗歌,其古典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强烈的格律美、鲜明的节奏美、典雅清新的语言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雁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古代文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了大雁很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本文将雁的意象归纳为承载飘泊孤寂之情的孤雁,思乡感怀的愁雁,卓尔不俗的高洁之雁,逆境中奋飞的理想之雁等几组不同的意象,逐一分析挖掘雁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承担的重要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是雁翼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他坚持"现实性"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审视现实、反思现实,深刻地表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貌。雁翼诗歌中的现实性的创作原则与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手法紧密相连,诗歌中形象化地塑造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时代形象",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书写,同时也是诗人审视现实生活后的生存经验的凝结。  相似文献   

6.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诗歌创作经验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中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诗歌美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的创造、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的深入探讨和透辟的论述中。这些观点对诗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河北省雁翼研究会”在邯郸学院成立。邯郸学院的同仁们致力于雁翼文学研究,积极开展雁翼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汇编工作,2012年9月出版的《雁翼研究丛书》,正是雁翼研究丰硕成果的体现。雁翼,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然而关于雁翼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关于他的评论文章也只是散见于一些文学刊物之上。可以说,人们对雁翼的认识与他对中国文坛的实际贡献还有一定的距离。《雁翼研究丛书》是一部全面收集和展示雁翼生平资料和研究成果的丛书,填补了雁翼研究的巨大空白。  相似文献   

8.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的四卷本《雁翼选集》之文论卷存在雁翼从喜爱文学起就开始读艾青的诗[1]84是不真实的,雁翼对艾青的评价明显言过其实,所谓严文井给雁翼的书单存在问题,雁翼对于第一次负伤的细节的叙述存在矛盾等硬伤或问题.硬伤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雁翼研究的开展和进行,因此,梳理和考证这些问题和硬伤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主要受佛教唯识宗思想的影响。皎然认为意象就是心象,意象不仅能表情达意,更高的境界是求真。皎然认识到意象对诗歌创作的关键意义,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阐述了对诗歌意象的审美追求。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影响是深远的,对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及后北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还被中、晚唐诗学家们所借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物象"论。  相似文献   

10.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