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炼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6-107
目前关于"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品牌翻译的适用性有诸多争议。从对"信、达、雅"翻译理论的内容入手,结合品牌命名的原则,对译者在品牌翻译过程中求"信"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品牌翻译的过程同样遵循"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介绍旅游翻译中的常用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指导学生进行旅游翻译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合格的涉外导游。  相似文献   

3.
作为展现旅游景点风貌的一个媒介,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也即翻译的目的性原则。涉外导游词的翻译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导游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把“目的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翻译在目标语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从译文语体、读者反应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出发,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涉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在促进和优化我国的涉外旅游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景区公示语独具特色,以指示语、告示语居多,还有不少提示语和警示语。英语公示语翻译对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造成游客的误解,引起困扰。翻译时,既要使译文符合英语规范,也要注重使用创造性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出原文的含意。  相似文献   

5.
郑阳 《文教资料》2009,(32):52-54
中西文化差异必然使品牌命名的翻译原则与传统翻译理论的特定原则和策略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视角结合实例对品牌命名的翻译三原则即从主原则、关联原则和简明原则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其在产品宣传销售中发挥更好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品交流日益增多。品牌的翻译,比命名要逾越更大的障碍,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本文就一些品牌翻译的正面实例,根据品牌翻译的原则,探讨了音译法、意译法及音意相结合的译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品牌名称的外文翻译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外品牌的命名差异,从实用角度讨论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具体阐述品牌名汉英翻译应采用的原则和方法,归纳翻译实践中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功能目的论看来,所有的翻译都是有目的的,译者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必须考虑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而言,灵活的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在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的同时,完成让企业满意的译文。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涉外商务活动也日渐频繁,了解海外商务资讯,借鉴国外相关资料和及时掌握各行业信息成为国内商务人士及相关人员充实企业、抓准机遇的迫切需要。商务英语涉及面广,内容和文体之广泛给译者的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功能目的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的核心词为“复苏”,各国都在集思广益如何加快经济复苏的脚步。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稳定发展离不开经济界与外语界对涉外经贸活动中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关注和研究。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涉外商业文化、语言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论证了涉外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密切关系。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涉外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相互作用,及两者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体现出及其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和交流不断增多,新的商务词汇也不断地出现。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这些词汇,是翻译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围绕着“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对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14.
近代翻译史的发展呈多元化,推进了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与翻译研究的发展,9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倡导的文化指向为翻译研究及翻译课程的设计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从教师角色、教材角色、课程内容角色这些方面能够反映出文化学派的研究维度对提高学生的翻译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佐良先生重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强调翻译对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认为对外文的翻译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只有确切的文化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文化翻译;诗歌的翻译要注重诗的韵脚、意境、形象、气势、字数、句式等方面,诗歌翻译需要译者的诗才;翻译既是一门老艺术,又是一门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新学问,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用翻译原理对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有重要启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既注重教授语言本身的知识,又注重教授语用知识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陆秀英  周灵 《培训与研究》2009,26(9):122-124
回译是以译文为原文的翻译,曾被广泛用来检测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研究对比语言的特征。除此之外,回译也是培养翻译能力,尤其是提高翻译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能力以及相关检测翻译能力的一些翻译考试,围绕着翻译能力各个方面的培养,着重强调了回译在针对测试翻译能力细节的各种考试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认为回译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后世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形式,甚至是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