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曾国藩这个人物性格的二重性的外在表现入手,分析产生其二重性格的深刻历史文化根源,进而探究曾国藩形象的文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盛夏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6):144-144
20世纪80年代,湖南就有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90年代有唐浩明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涮》;新世纪伊始,与之相衔接的是舒绍平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范仲淹》和《夜郎风云》。舒绍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芷江县文联主席,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全书56万字,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无疑是湖南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新的收获,也是我市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后,引起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文汇读书周报》载:“在大陆,此书已第九次印刷,正式渠道发行了十五万册,在台湾,有两家出版社购得此书出版权,同时印行,当地许多高级官员几乎人手一册。”《曾国藩》的作者唐洁明说:“《曾国藩》问世后出现的这种现象,实在极为少见。作为本书作者,这完全非我始料所及.”①近年严肃文学园地日趋冷寂,像《曾国藩》这样一部历史小说却如此深受读者欢迎,特别是你曾国藩这样一个在海峡两岸有着不同评价的历史人物,当他的形象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后,能得到共同的接纳…  相似文献   

4.
蒋和森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萧萧》,是继姚雪垠的《李自成》之后,近几年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百花园里又一个可喜的收获。《风萧萧》是以唐代末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为题材的多部长篇历史小说《冲天记》的第一部。全书三十二万多宇,共分二十八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当官要看《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一语在神州大地颇为盛行.稍知近代史实的人对曾国藩其人其事并不陌生:而对于胡雪岩,尽管当年就有人说:“清史而立货殖传,则莫胡光墉若,”但一部卷帙浩繁至近50余册的《清史稿》,连胡寻岩的名字也没有留下,至于今天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也找不到他的踪影.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根据有限的史实,凭借其坚实的史学底蕴和丰富的艺术想象,演绎铺陈出洋洋180余万言的长篇历史小说《胡雪岩全传》(以下简称《全传》).如果将《全传》作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历史小说《曾国藩》和《张之洞》。《曾国藩》比《张之洞》畅销的主要原因就是迎合了大众读者的口味,即表现了历史小说的美学魅力——人性,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不同于现实的社会人文风貌而且渴望在历史人物身上寻觅某种精神和情感的共鸣点。这也正是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在人性表现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表现四川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是五四后最早出现的新长篇历史小说。本文不准备探讨李劼人历史小说在语言、体例等方面显而易见的革新,而集中从创作模式这一角度着手,谈谈李劼人对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根本性突破,以及这种突破为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带来的新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李劼人作品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20世纪即将徐徐降下帷幕的时候,一批个人交口称赞的力作面世了,在纯文学相对寂寞的氛围中,给我国当今文坛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的机遇与大时代的文化背景下“破土而出”的。小说的美学价值在于将悲剧人物、悲剧事件,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扣、一滴水珠予以展现,艺术地折射了历史的生活,给现实生活的人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小说因其“在美学上很深,在精神上很大而成为《李自成》之后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又一扛鼎之作,是《李自成》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不…  相似文献   

9.
易孟醇先生所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传》一书,已于1995年11月公开发行。在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一版再版、广为流行之时,同为湘人的易先生的这部历史人物传记恐难达到小说所产生的那种社会轰动效应了。但是,作者按史家的笔法全面、客观的论述、科学而冷静的分析从而再现的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虽然较少艺术性的重彩浓墨的渲染,却似乎更贴近历史的真实,其所给予那些亟欲了解或研究曾国藩及其时代的读者,将更多的是理性的启示和教益。如果这本书与以前为数不多的有关曾国想的各种论著相比较,其在内容和…  相似文献   

10.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否定的。在“四大奇书”之中,《三国演义》总的成就虽然远不及《红楼梦》,但它仍不失为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的杰出代表。这部小说不仅集中了古代“讲史”小说的优长,而且把虚(虚构)实(历史)相兼的历史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①这位广西紫金山的烧炭工,今年三十二岁,粗眉大眼,身材不高,强壮精干,浑身似乎有使不尽的力气,眼里闪出两道光芒,既威严又狡黠,既深峻又热情。(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第一部血祭第91页)“深峻”应改为“深邃”。因为前面有“威严”,后面就不再要“峻”了。  相似文献   

12.
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占族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开拓长篇历史小说的先驱者。《青史演义》是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全称是《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成书于一八三○——一八五一年间。一九三八年,特默格图北京蒙支书社将流传在民间的《青史演义》五卷三十回手抄本油印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一鸣惊人近年来,117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悄悄进入了千家万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士,几乎都向自己的亲友们推荐:“《曾国藩》值得一读。”这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台湾两家出版社同时出版的历史小说,在海内外的发行总数已达40万部。有人认为它是“半个世纪以来一部基本上忠于史实,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的真正的历史小说”。香港一家公司决定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将《曾国藩》拍摄成40集电视连续剧。作者唐浩明应邀赴北京商谈电视剧拍摄计划期间,被几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国藩》这部历史小说力求恢复曾国藩的本来历史面目,纠正以往的漫画成份。本文从曾国藩的文化性格,政治生涯,识人用人等几个方面分析他,意在说明曾国藩乃是个人与时 代错位的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15.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不仅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曾国藩形象”,更是从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展现了一种“曾国藩现象”;这种“现象”蕴涵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为他人谋事可以高瞻远瞩、精到细密,一旦返诸自身便缺少主见、畏首畏尾。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乃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孔孟名教的浸润下,一门心思所想的都是为皇上“尽忠”,从来不曾有“自主”意识,这无论是对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来说都是同一的,也正是这种同一性映照出一种历史定律。借鉴到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超越这种历史定律,造就具有自主意识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郭秋良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皇帝》问世了。这是近年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对于康熙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出于种种禁忌,文坛上几乎无人问津。《康熙皇帝》的问世,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作者以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否定了以往在帝王题材创作上种种非科学俗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填补了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一段空白。 《康熙皇帝》是作者潜心创作的多卷集巨著,现在出版的仅仅是第一卷——《宫廷除奸记》。在这一卷中,作者以康熙少年时期的活动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十七世纪后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化学、文学、美学、写作学四个角度,解读了我国首部柳宗元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叔叔阿姨:我非常喜欢读些历史名著,像《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我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三国演义》作为长篇历史小说,那它算不算史书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虽经过了作家唐浩明的主观加工和创造,注入了情感、想象因素,但从人才学的角度考察,在识人、用人等方面,却给人很大的启示。本文拟对此作些分析。19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面对太平军的进攻,满清朝廷所养的绿营兵不堪一击,地方团练更是望风而逃。沧海横流,曾国想受命组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原本一介儒生,既无军事指挥才能,又无实际作战经验,并且因为是汉人带兵,受到朝廷与满蒙亲贵的多方钳制,在战场上常常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量。而在曾国藩开始带兵时,太…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以"借箭"为主线,详细地讲述了诸葛亮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