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版协电子出版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在湖北宜昌开的会。当时电子出版发展相当快,我们意识到新闻出版行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即以图书司、科技发展司共同研究,首先给中央打报告,明确电子出版划分到新闻出版范围内,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电子出版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大部分是在计算机公司,比如方正、希望。刚一开始,电子出版有些跨行业,也分不清出版单位与非出版单位,所以成立一个协会来协助行政机关,协调行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当时,中国软件协会有一个软件出版分会,牵头单位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我们两个协会活动经…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传统的图书编辑与出版,是从书稿到成书的过程。而电子出版与传统图书出版截然不同。电子出版在初始阶段只有策划、立意的框架,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与正式出版的出版物在内容上几乎完全一致的书稿。在制作之前除了策划、创意之外,就是供借鉴、取用和参考的视听资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电子出版的先机就在于策划。一个不  相似文献   

3.
中外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电子出版状况 相对于图书而言,电子出版只是刚刚起步.但从整体看,中国的出版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支新军,电子出版市场成了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出版社的电子出版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技术水平与内容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评奖活动中屡创佳绩,但是在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却始终难以走出困境。曾经被认为将要引领整个出版行业改革潮流的电子出版而今回首看不到出版行业的热烈“捧场”,向前顶不住网络出版的浪潮,形同夹缝。影响我国图书出版社电子出版生存与发展的现存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编辑出版自身的问题,也有消费以及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出版物选题单一,读面狭窄,市场秩序混乱,发行渠道不畅,等等。针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实际,笔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现存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医学领域形成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为龙头的图书出版和以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为龙头的期刊出版格局。这种格局历时久远,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世纪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电子出版初现端倪,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我们结合医学电子出版工作的实际,探讨我国医学电子出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光盘电子出版物走向新世纪的必然席贵俊电子出版包含有两个最基本的涵义,一是用电子手段从事传统图书的录入、编辑、美术设计、排版及印刷;二是出版电子磁盘、光盘出版物。其实,这两个涵义也同样是出版印刷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的核心是文字处理软件、美术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当多媒体出版业在世界各地被广为看好之时,美国出版业界的有识之士却正以现实的眼光在思考:多媒体出版业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模式。 图书商与电脑商:唇齿相依 作为组成这一新兴的电子出版产业的两大支柱:图书出版业和个人电脑业,不仅来自不同的企业领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国出版界刮起了一股“电子出版风”,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纷纷登场亮相,如CD—ROM、CD—I、Fl-oppy Disc、Bookman等等,与此同时,各国出版社纷纷组建电子出版部。一时间,电子出版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似乎电子出版将取代传统的印刷出版,未来社会将是无纸的社会。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印刷出版的图书数量却是有增无减,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电子出版成为极具生命力的新的出版方式。它不仅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一场革命,也给信息传播链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编者特编译一则国外图书馆与学术期刊合作进行电子出版尝试的最新动态,相信它不仅会为我们认识未来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以有益的启迪,而且也给国内行动迟缓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一个警示:不能再对我们身边的网络出版环境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0.
论图书表达方式的创新原则及体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当前出版手段可谓异彩纷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各领风骚.在出版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图书出版受到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图书出版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与时俱进的自我超越与自我更新,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软件出版部发展而来,在出版社内一般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图书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相应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风险性也大,如果完全按图书出版的要求和模式发展电子出版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出版社虽具有电子出版权,但还不具备独立开发、制作完整电子出版物的能力。在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初期,电子出版单位较少,对电子出版物技术性要求不高,出版社尚能出版或能制作一些规模不大的选题。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电子音像出版社诞生和国内一些具备实力的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加入电子出版队伍,相比之下,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实力显得较为弱小,难以快速发展。归纳起来,制约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走向何方●尤丹立出版电子化的浪潮之所以一浪高过一浪,其第一推动力即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对相关技术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到出版电子化的发展趋势。1.桌面出版技术的发展将使电脑直接批量印刷成为现实桌面出版是计算机进入图书出版业的一种典型形式。...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出版社)的两个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0年人大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800种(包括重印书),比90年代初翻了两番多;年销售码洋2.5亿元,比90年代初翻了三番多.短短几年时间,人大出版社已由当初单一的图书出版社发展成集图书出版、期刊出版、音像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上级领导的肯定,更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总结人大出版社的成功经验,最近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霁教授.  相似文献   

14.
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性,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电子图书的媒介形态能否代替纸质图书,二是电子图书出版能否形成不同于传统图书出版的模式和体制。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不可夸大,从媒介形态和媒介机制这两方面来说,电子图书出版都难于替代传统图书出版。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不仅是曲折而缓慢的,并且最终将是局部的,电子图书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将长期并行、复线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赖德胜 《中国编辑》2006,(5):43-46,80
在某种意义上,图书出版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与实施,绝大多数图书的面世,都是出版人精心策划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图书中发现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理念,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梳理。本文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讨论图书选题策划,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优秀图书,二是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现状 日前,全国共有电子出版单位85家。其中,有图书出版业务的26家,占总数的30. 6%;有音像出版业务的19家,占22. 4%;有图书音像出版业务的19家,占22.4%;仅有电子出版业务的20家,占23.5%;电子杂志社1家,占1.2%。 近年来,在广大电子出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制作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电子出版物。例如,北京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图标标题检索版)》;广西金海湾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出版》2015,(3):82
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社长:蒋东明总编:宋文艳出版理念——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团队精神——进取奉献温馨和谐人文情怀——在美丽的厦门出美妙的图书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5月,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厦门大学出版社是以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为主的综合出版社,拥有图书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多项出版权,出版物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经过30年的发  相似文献   

18.
一、“实话实说”——电子出版的过渡性特点 产业的过渡性。电子出版作为图书出版与网络出版之间的过渡性载体,随着产业的升级与科学的进步,面临着产业定位的难题。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IT行业美丽泡沫的消退,电子出版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困难,利润低下、产品减少,市场混乱、行情低迷。目前电子出版的制作、出版、销售三者严重脱节,有制作实力的单位没有出版权力和销售网络,有出版权力的单位缺少技术实力和销售经验,有销售实力的正规军斗不过地下活动的游击队。由于企业的频繁进入或退出,造成产业链条残缺不全,形成不了…  相似文献   

19.
所谓“出版”,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面向社会公开发市的过程,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伴随机械复制技术应用、精神产品进入商品流通而发展起来,与版权相联系的信息传播行为。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高级形态。广义的电子出版包括以电影、广播电视和电脑媒体为依托的出版,狭义的电子出版则专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存储器为依托的出版。后者又区分为两种类型,即单行出版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集中地体现了电子出版的特征,即著述队伍扩大化、接受范围全民化、相互交往便捷化、信息存储多维化、选题内容个性化、产品形态网页化…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纵览出版业风云历史,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整个行业的深刻变革,而出版载体的变化则是最为直观的外在表现。就电子出版的出版形式、技术含量而言,行业曾经普遍认为这种出版手段将带来一轮出版行业的“升级”变革。理论上,电子出版的信息表现形式、技术表现手法以及数据的大规模存贮都要远远优越于纸质的图书,大多投身于这个领域的人士也因此抱着乐观的分析和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