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比例数字呈上升之势。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到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内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分别占到大学生总数的20%和10%,而现在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将近30%,其中特困生比例也达到了10%~l5%,大规模的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在急剧增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因此,了解掌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并研究相应解决策略,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张兰君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定性研究表明:贫困生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伴随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贫困生提供进入高校的机会,同时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收费标准的逐年提高,贫困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据调查,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出20%左右.本文尝试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240万,占学生人数的20%,特困生占5%-10%。日益增长的贫困人数和不断出现的关于高校贫困生的报道,使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了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本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显现。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在对全校不同专业的671名贫困生及866名非贫困生的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心理异常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和9%,贫困生心理异常比例比非贫困生高出了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显现。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在对全校不同专业的671名贫困生及866名非贫困生的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心理异常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和9%,贫困生心理异常比例比非贫困生高出了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大学生中,贫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数量的急剧增长,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都已成为家长焦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着手,对其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在倡导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关注和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240万,占学生人数的20%,特困生占5% ̄10%。日益增长的贫困人数和不断出现的关于高校贫困生的报道,使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了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本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心理贫困问题日渐显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大学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美术专业自扩招以来,贫困大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给解决心理贫困工作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12.
浅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贫困生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身心健康更易受到影响。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引言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走近贫困生——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自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家庭经济贫困,来自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总数约有300万人,占全体大学生人数的25%,他们的缴费读书困难问题已受到社会愈来愈多人们的关注与支持,但他们的自卑、多疑、虚荣等诸多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资料显示:在大学校园里,贫困生的心理疾  相似文献   

15.
陈峰 《文教资料》2009,(23):193-19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有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贫困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直接关系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与成长.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在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和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显现.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在对全校不同专业的671名贫困生及866名非贫困生的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心理异常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和9%,贫困生心理异常比例比非贫困生高出了7个百分点.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高校贫困生的队伍日渐扩大,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12%,这个比例还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上的贫困引发了这部分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对贫困生的教育也已从“奖贷补免助减”等工作的实施逐步扩展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罗晶 《文教资料》2014,(29):188-189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十分值得关注。本文立足这一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由于三农问题的困扰和城市下岗问题的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其中贫困生占20%,特困生占5%~10%。[1]如何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又便于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教育研究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和热点。而美国作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