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晚饭后,我和母亲在紫藤架下散步,抬头望天,月朗星稀,忽闻脚下草丛间虫鸣悠悠,有着秋天的意象。母亲一边走一边淡淡地说:三伏里面有一秋,天快凉了,寒虫都叫了。寒虫,是我们对蟋蟀的别称。唐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宋王安石《五更》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蟋蟀有众多名称,皆因其叫声,"蛐蛐"、"吟蛩"、"促织"等,杜甫谓曰:"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  相似文献   

2.
导读语:所有的经典都具有使人心跳不已的品质,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温馨的回忆,能打动人,让人心醉。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就是让我们心跳不已的一部好书。那个叫柴斯特的蟋蟀,那个来自乡下的蟋蟀,以他的纯朴和善良给那些见多识广的城里人带去了多少欢乐的笑声。他改变了白利尼一家的经济状况,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他依然怀念乡下的炊烟、树、清澈的天空,收获的玉米……是啊。读完《时代广场的蟋蟀》,让我们有一种想家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依然怀念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童年的小山村,我仿佛又看到了夜深人静时,那个小男孩坐在自家的小院仰望天空,看皎洁的月亮在白云中行走的情景;又体会到了放牛的小孩躺在山坡上听风刮过草顶的声音的心情……让我们一起重温《时代广场的蟋蟀》的鸣叫,重新体会那种叫人温暖的情节,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就快找来细细地阅读吧,听听那种使人心慌、使人心动、使人心疼、使人心碎的蟋蟀的快乐鸣叫,一起寻找快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一只蟋蟀能牵动一个世界,能关乎上至抚军,下至百姓、孩子的命运,能烛照出一个个被时代扭曲的灵魂。蟋蟀能让人贫,让人死;蟋蟀能让人生,让人贵。“蟋蟀”只是道具,在围绕“蟋蟀”展开的滑稽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读书人的悲哀、父性的缺失、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不公。  相似文献   

4.
人生总有一些记忆让人感动,总有一种韵律让人难忘,就像听许巍的那首老歌《家》,似乎就能闻到故乡的泥土清香,听见故乡的蝉虫鸣唱,那种韵味、旋律就好像被刻进游子的骨头里,回味时让人感到温暖、怀念,不觉中眼浸泪花……在我的记忆中,语文老师有"声情并茂、诗词喷发"的雅致,  相似文献   

5.
声音     
我很欣赏《诗经》中的一句话:"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有细微处的生活和洋溢的灵动,还有那声声虫鸣。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有些声音渐渐淡出了我们的听觉,比如越来越少的虫鸣,比如山中寺庙传来的晨钟暮鼓。今天又有多少人记得牧童越过田野的笛声是怎样的悦耳?我们现在可以千里传音,但  相似文献   

6.
    
中文的“秋”字,在甲骨文里,是一只蟋蟀的造型,发音也拟蟋蟀鸣叫而来。蟋蟀是秋天的鸣虫.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汉字演变的结果,象形字“秋”成了现在的模样:禾谷熟,似火灼,丰收了。英国人的秋,叫“autumn”,源自拉丁文,有成熟、渐衰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蟋蟀和雄狮     
王豪 《课外阅读》2007,(6):56-56
炎热的夏日午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躲在树阴下昏昏欲睡。只有一只小蟋蟀不厌其烦地自说自话,叽叽喳喳地让不远处的雄狮不堪其扰。雄狮抬了抬眼皮,质问蟋蟀:"小东西,你为什么要发出这么讨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我很欣赏《诗经》中的几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有生活细微处的灵动,特别是那声声虫鸣。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有些声音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耳朵,比如越来越少的虫鸣声,比如山中寺庙传来的晨钟暮鼓。今天又有多少人记得牧童经过田野时的笛声是怎样的悦耳?我们现在能够千里传音,但听觉却渐渐迟钝。有一位印第安人和朋友来到美国的一个城市,走在大街上,他忽然叫住朋友,说听见了蟋蟀的  相似文献   

9.
人生中,什么对你是真正重要的,你就会更多地关注它,更加在乎它。即使在喧闹的大街上,如果你有心,也能听到一只蟋蟀的叫声。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中,什么对你是真正重要的,你就会更多地关注它,更加在乎它。即使在喧闹的大街上,如果你有心,也能听到一只蟋蟀的叫声。  相似文献   

11.
燕子让窝     
<正>小麻雀长大了。"秋风吹,天气凉。没有房,冻得慌。"昆虫歌唱家小蟋蟀在进农民伯伯的房子之前,唱着歌对小麻雀说,"快找房,把身藏。冬天到,心不慌。"小麻雀听到了,就说:"谢谢你,小蟋蟀!可我上哪儿去找房子啊?"  相似文献   

12.
蟋蟀     
住在城里好久没有听到蟋蟀叫了,搬到郊区望月村新居,即便是住在二楼,这小家伙也跑来伴我。每天午夜醒来,总有一段时间睡不着。一天,我在枕上突然听得窗外凉台上传来蟋蟀的鸣声。蟋蟀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成虫在夏季出现,秋后转旺,深秋后便渐渐稀少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蟋蟀也跟人一样怕冷,逐渐从野外迁到屋子里来了。现在正是蟋蟀在户的时候,怪不得我的凉台上有蟋蟀叫了。  相似文献   

13.
寓言两则     
蟋蟀和夜莺"我向你保证,"蟋蟀对夜莺说,"我的歌声完全不缺少欣赏者。""说说他们是谁吧。"夜莺回答。"那些勤劳的割麦人听我唱歌就津津有味儿,"蟋蟀道,  相似文献   

14.
促织之鸣     
秋风起时,蟋蟀的鸣唱便在四野响起,清亮而幽远,引人遐想。童年时养过蟋蟀,也到乡下的田野里捕捉过蟋蟀。迷恋蟋蟀时,曾对和蟋蟀有关的一切都感兴趣,包括写蟋蟀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虫子有很多,但最出名的一只恐怕要数"促织"。"促织"是这虫子的北方俗名,其实它就是蟋蟀,也叫蛐蛐儿。之所以会叫"促织",是因为雄虫的鸣叫声与织机声相仿,让人觉得似乎是在催促主妇织布理家,所以又有俚语说:"促织鸣,懒妇惊。"中国的蟋蟀种类并不多。世界上已经确认的蟋蟀家族约有2500种,中国不过150种。不过种类数量的多少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中国蟋蟀的风光历史,是外国蟋蟀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条毛毛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经常在地上慢慢地爬.有一天正爬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只蟋蟀,它在弹琴.我爬到它身边仔细地听了听,对蟋蟀说:"你能教我唱歌吗?"蟋蟀说:"你看看你都丑成什么样了,去去去!"我只好伤心地走了.  相似文献   

17.
谁是偷吃贼     
<正>大清早,一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刚出门,他就遇到邻居蟋蟀。“早啊!”蟋蟀热情地说,“恰好我也要去寻找食物,不如咱们合作,途中也好有个照应。”“怎么合作啊?”蚂蚁有些警惕地打量着蟋蟀,“你个头大,我个头小,与我合作你不觉得吃亏吗?”“看你说的,咱们是邻居,说什么吃亏不吃亏呢。”蟋蟀大大咧咧地说,“你放心,只要是咱们俩共同找到的食物就一人分一半。”  相似文献   

18.
    
秋,是小画家,他举起手中的画笔,刷———刷———刷———染得菊花五颜六色,乐得菊花轻快地舞蹈。秋,是理发师,他挥起一把大剪刀,剃光了梧桐树的叶子,冻得梧桐树瑟瑟发抖。秋,是快乐天使,他搭建一个大舞台,让织布娘娘尽情歌唱,让蟋蟀欢快地弹琴,让孩子们愉快地游戏。秋$江苏省南通市北郊小学文心文学社四(1)班@许诺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螃蟹和龙虾赛跑,蟋蟀是裁判。蟋蟀的发令枪一响,这两位就开始爬了起来。不过,螃蟹是横着爬的,他占了龙虾的道,而且让奋勇向前的龙虾栽了一个跟头。愤怒的龙虾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这不能算,他太赖皮了!"蟋蟀过来,宣布刚才那一次作废了。再跑,也是同样的情况,螃蟹总是横行。蟋蟀忍无可忍,警告说:"我警告你,螃蟹,你如果再这样跑下去,我就要取消你的参赛资格了。"螃蟹很委屈地说:"这能怪我吗?我只会横着走嘛。我胸部左右的距离比前后宽,八只步足伸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导入1 .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 )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生 :蟋蟀。师 :这是它的大名 ,小名叫什么 ?生 :蛐蛐。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 ,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 ,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 ?接下 ,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 ,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2 .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