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月霞 《成才之路》2012,(32):58-5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欣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一、歌唱教学中的倾听1.倾听"老师"的声音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并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新课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即“倾听能力”。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栏曾说:“你要理解音乐,就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还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而得以提高的,从小培养音乐的“倾听能力”,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及掌握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意识地、科学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想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音乐的基本特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更要教会学生听。从创设倾听环境、明确倾听的目标和内容、通过激励来提高学生倾听的积极性三个方面来对小学生音乐倾听习惯的培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所有音乐教师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的表现力也都需要“听”来鉴定和调整,教师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就要从自身改变.  相似文献   

7.
彭媚 《儿童音乐》2012,(4):54-55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  相似文献   

8.
倾听是凭藉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课堂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听。"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的新内涵,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其它活动的基础。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而对小学生来说,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  相似文献   

9.
美妙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发挥了怡情养性的独特功效。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的扉页上写着:“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所以聆听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的真谛,学会聆听是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明确意识、完善教法的基础上,从习惯养成入手,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掌握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倾听"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欣赏教学中教给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倾听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良好修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及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推动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从基础教育阶段着手,推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学生通过聆听教师讲解,可积累人生经验并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教学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学好数学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意识地强化培养和训练的.教师要积极探索让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一、明确目的,引导倾听1.保持理解的心态低年级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强,总认为自己想的  相似文献   

13.
肖强 《师道》2009,(7):74-75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倾听也是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演奏或表演,可以丰富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有效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倾听的技巧,方法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并通过丰富的情感,强化训练、激励评价,让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杨立 《教师》2011,(22):113-1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音乐听觉实践。《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从听入手,从感性入手,从感受入手,以聆听、欣赏、鉴赏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而不仅仅只是在"感受与鉴赏"的学习中才这样做,要将这种原则贯彻到任何一种学习与音乐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利于准确把握乐曲的形象和情绪;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理解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音乐是懂得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首要途径和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学会倾听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乐于倾听、认真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在音乐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培养进行了一次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不说话、不东张西望。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欣赏活动中去,培养学生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在“倾听”前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揭开课题,首先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可用电化教学、图片,  相似文献   

19.
汤姆·彼得斯说过:"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认真倾听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倾听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课堂倾听应该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并且做到活跃但有序,而乡村的孩子缺失的恰恰是这方面的教育和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艾伦·科普兰说:"如若你想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那么,本文强调的整体感知音乐,是不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录音一放,放任学生自己聆听呢?从教学层面上说,"整体感知"并不等于教师课堂上不作为,并不等于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聆听感知,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