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遇成功=拼搏+机遇+环境——我相信这条公式。说不清哪个因素最重要,这得看你缺什么。古人仰天长叹,“时也,势也,命也,运也”,他们感叹的运势,今天的时尚说法,多半就是机遇。机遇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它不会像毛毛雨那样公平地眷顾每一个人。一个一辈子都不怯于拼搏的人,一个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策的人,一生中也未必一定就能碰到好的机遇。否则,又怎么解释我们的文学宝库中,竟  相似文献   

2.
李秀珍(以下简称“李”):海迪,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确切地说,是和你联系不上,电话总也找不到你。一些外省的媒体希望通过我们联系采访你,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绝顶》。张海迪(以下简称“海迪”):这几年我很少和外界联系,也很少接受采访,我希望内心安静地把这部长篇写好,毕竟长篇小说是作家的精神大厦,要打好地基,然后一块砖一片瓦地盖起来,这需要时间。李:曾听你说过,每当你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你在艰苦工作的时候,你果然是在沉寂中攀登新的高峰。能谈谈你写  相似文献   

3.
创新到永远     
新闻姓“新”。每天有成千上万份报刊发布着各类新闻,如何从无边的报刊之海中一跃而出,“抓”住读者,让他一见就不忍释手?这需要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需要时时创新的意识。立意新。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当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向、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江苏科技出版社培养一位美编成才的个案,说明选“好苗子”是出版创意产业人才成才的前提,以人为本的现代创意企业管理模式是人才成才的关键,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出版创意产业人才成才的条件,三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我当记者整整12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有1篇作品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两篇作品获得自治区好新闻奖,8篇作品获得《新疆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在好新闻的背后也常有苦恼和困惑。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即好新闻的三条边:苦恼+思索+突破。怎样才能想到、做到“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著名记者郭超人说过这样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般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可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始终把它奉为我做记者的座右铭。我自愧不是一个好记者,但总向往着郭超人所  相似文献   

6.
“望、问、切”本是祖国中医传统的医疗手法,然而,它也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运有于新闻采访中。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新闻敏感,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对“望、问、切”的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抓住好新闻,写出好作品。一、望望,即现场观察,也就是记者用敏锐的眼睛对新闻现场仔细察看。这种现场观察不仅要对当事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而且还要观察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不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酷爱写作,并发誓长大要当一名记者。然而,客观的实际使我未能如愿。大学毕业,现实的机遇使我有机会穿上戎装,同时,为我结识《新闻与成才》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圆了我久违了的新闻梦。“小张,我们这里需要一名报道干事,不知你……”?宣传股长找到我,用这种试问的口气想了解一下我的情况。说心里话,能从事新闻报道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但化工专业毕业的我对新闻真是一窍不通,我能行吗?我十分矛盾。“人,要自信,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有《新闻与成才》,你看一看,喜欢干这行,明天就去军报道组学习。”捧着这摞厚…  相似文献   

8.
创新与问号     
一般说来,新闻的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生的事本来就新,另一种则是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反映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深刻内涵,也照样能出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家型记者。很多人这样评价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惟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才能当一个好记者。今年5月,淄博市多家媒体以“品牌之重要”炒作“蓝海集  相似文献   

9.
党的新闻事业的崇高使命,决定了对新闻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功底。这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新闻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要具备这些成才条件,新闻单位则要为新闻队伍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0.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1.
小言论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好的标题就象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能传神,能传情;不好的标题则象一双干涩的眼睛,无光采,无神韵.文章写得好,标题作不“活”,不能先声夺人,读者可能也就不再往下看文章,玉被璞掩,不为人识,岂不可惜! 好的小言论标题,应是议题或论点精练、鲜明、生动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做起来需要刻意经营.作“活”标题,一是要善于把长题变为短题。标题短了,醒目、易记、上口;长了,就会给人们一种沉闷感.人民日报《今日谈》有一篇小言论,标题是《“轮”?》.说的是一位同志怨气颇盛地说:“我在这个单位十来年了,差不多的都提升了,这次也该轮到我了.”作者通过议论、批评了这种不辨贤愚、不分良莠地按人头、年头“轮”着提拔干部的错误观点.这个标题、仅有一个字,但作者巧妙地  相似文献   

12.
记者成才,有机遇和偶然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绝不是额头上的疤——碰出来的。记者成才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隐藏在种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之中。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正是那些善于化矛盾之对立为统一的高手。一个渴望成才的记者,他的前面必然矛盾无穷。1 “三年不成器,你就没啥戏”。一位在新闻界颇有点名望的记者,列出了一串年少得志的名记者名单,以肯定的口气对我说:中外大多数名记者,年轻时期锋芒毕露,干新闻不久便形成气候。作家和学者可以“十月怀胎”乃至“十年怀胎”,“一朝分娩”。记者只能“一月怀胎”乃至“十天怀胎”,“一朝分娩”。而且生出的不能是“死胎”或“怪胎”或“畸形儿”。这就是新闻工作的苛刻要求。然而,干记者,又不是靠使短劲就能奏效的百米  相似文献   

13.
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人才成长与环境的关系,马克思有过一句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3)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关于遗传、进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大脑研究的新发现,再次表明,人们成才的自然基础差别极小极小,关键在于后天,在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优化。上述研究成果,为现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诸如“君子随遇而安”的社会心理在实践中接受了评判。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脚已经踏进“门”里。将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迅速与WTO“接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主动,化弊为利。从WTO谈到给《中国军校》“校园话题”写稿,首先也要解决一个写稿与用稿“接轨”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写的话题需要卖,我需要买,这就构成了买方与卖方市场。如果你的话题适合我的口味,我当然要买,而且急着想买;如果根本就不合我的口味,那我肯定不买,你写的话题也只是废纸一张。作者与编者之间解决好了“接轨”的问题,你的话题就有了“销路”,这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闲…  相似文献   

15.
当今传媒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知识渊博、精通业务、经验丰富、观念超前、开拓力强的领导人才、采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把媒体办好办活,赢得更多受众,创造出最佳效益。因此,摆在都市类生活日报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具体的说也就是如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起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业务精的人才队伍,使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相似文献   

16.
读书如行路,有坦途,亦有误区。遇坦途时,自然春风得意,事半功倍;而入误区时,则迷惑难返,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得靠辩证法。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用辩证法作些分析,或许还能给后来的读书者以思考或借鉴。其一:“苦读成才”两面观幼年时一提读书,就把“苦”字技上,谓之“苦读”。我想这恐与老师的灌输有关。像那东汉孙敬“头悬梁”、战国苏秦“锥刺股”之类的故事,都无一例外告诉人们,非苦读不能成才。是的,苦读的确是成才的重要途径,对于那些从未苦读过或对苦读浅尝辄止的人来说,苦读无疑是一味补药,你果要成才,就得…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万物之灵”、“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问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来说,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实现“图书馆人”的现代化。为此,我们不仅要探索图书馆人才的成才之道,而且还要研究并掌握如何造就、开发、管理和使用图书馆人才。本着这个愿望,笔者试图就下列几个问题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祈望能够以引起同仁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武警 8684部队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把《新闻与成才》作为报道人员的专用教材,定期举办新闻报道讲座和改稿会,通过学习与交流,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笔杆子”,该部新闻报道工作也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今年以来,该部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用好《新闻与成才》这本活教材,从领导到机关干部,从专职报道员到业余报道员,人人参与写稿,人人参与竞争,全部队掀起了群众性写稿热潮。在《新闻与成才》即将改名为《军事记者》的时候,为了总结学好用好《新闻与成才》的经验,为明年扩大订阅《军事记者》做好准…  相似文献   

19.
说到学习,青年人都爱讲个条件。诸如老师、时间、书籍等等。不可否认,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然而,能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生活在并不优越的学习环境中的。那么,有的人在这种环境之中怨天尤人,结果一无所获;而有的人却在这种环境中自学成才。这里有啥奥妙呢?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并不优越”的学习环境中,还存在着状况不同,条件各异的“小气候”。如:有的有家传“绝技”可以利用;有的同学在大学念书可以提供帮助;有的邻居是有学识或技能的人,可以请教;有的干技术活可以适职自  相似文献   

20.
胡瑾 《大观周刊》2012,(44):338-339
新一代的人才必须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要培养好这样的人才要做好跨学科的整合教育,跨学科的整合教育使教育更接近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体”;不仅看到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免局限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能使学生用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