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第62页设置了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最新的浙江省所用的版本(2009年6月第3版)中将溴乙烷更改为1-溴丙烷,并对实验装置与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2.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版高中化学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 ,安排了溴乙烷的消去反应[1] :溴乙烷与强碱 (NaOH或KOH)的醇溶液共热 ,从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而实际上 ,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竞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少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在论述这一问题时 ,均明确指出 :卤代烷进行消去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3°RX >2°RX >1°RX ;没有支链的伯卤代烷 ,与强亲核试剂(如OH-、C2 H5O-等 )作用 ,主要起SN2反应 ,消去反应很少。那么 ,溴乙烷等直链伯卤代烷 ,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醇溶液 (通常指乙醇溶液 )共热 ,究竟…  相似文献   

3.
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实验备受关注.通过实验研究和机理探析,指出溴乙烷与AgNO3溶液混合后能很快观察到浑浊现象,其本质并非是Ag+促进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而是NO3-与溴乙烷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酸乙酯.通过教材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反应条件、产率等方面对不同教材中卤代...  相似文献   

4.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是溴乙烷的重要性质之一。一些版本的教材只介绍了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理论,没有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加深学生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为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并经过多次实验证实,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改进实验以溴乙烷为例,针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较长等不足,设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对比实验,巧妙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产物乙醇收集后用于作为消去反应的反应物。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可在同一连续反应的装置中熟悉和掌握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杨玉峰 《化学教学》2012,(12):75-76
溴乙烷在强碱-乙醇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中学生常常会误认为是消去反应。对这一错误认识,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强碱的醇溶液条件下溴乙烷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α-溴代富马酸二甲酯(α—BrDMF)的合成分为两步:以冰乙酸为溶剂,富马酸二甲酯(DMF)与溴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富马酸二甲酯二溴化物(α—BrDMF);d—BrDMF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除反应可得α—BrDMF。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加成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当DMF与溴的摩尔比为1:1.1,在4℃下反应10h,产率为70.6%。消除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料摩尔比为1:1,在60℃下反应2.5h,可得灰白色固体α—BrDMF。皮肤过敏性测试表明α—BrDMF无明显致敏性。  相似文献   

10.
一、卤代烃消去实验改进1.实验改进原因在教材中卤代烃消去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以1-溴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应为例[1],1-溴丙烷和乙醇的沸点分别为71℃和78℃,反应温度为78℃,会造成反应物挥发,所以生成乙烯的量很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明显,实验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1.
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原料 ,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找到了一种无污染、催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无水三氯化铝 ,确定了无水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无水乙醇∶冰乙酸 =2 ∶1 (摩尔比 ) ,无水三氯化铝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总质量的 7 2 % ,反应时间为 30min ,转化率 (以冰乙酸计 )达 80 6 % .  相似文献   

12.
首先将羊毛脂与单乙醇胺反应得到酰胺化羊毛脂,再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单酯,然后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得到磺化琥珀酸化改性羊毛脂加脂剂.酰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125℃,时间3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3%(基于羊毛脂的质量分数);单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酰胺化羊毛脂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1.05,温度90℃,时间3h;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单酯与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05,温度80℃,时间2h.酰胺化羊毛脂羟值为119.07mg KOH·g^-1时,加脂革的油润感和柔软度最好.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ASP-β-CYD)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初步研究饱和水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包合阿司匹林的最佳工艺。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h、干燥温度50℃。包合率可以达到79.61%,包合物收率为76.19%。超声波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超声时间为40min、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以达到73.18%,包合物收率为79.26%。研磨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研磨时间为20min、干燥温度为60℃。包合率可以达到84.41%,包合物收率为74.35%。结论超声波法制备包合物得到的包合率、综合评价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实验中产生的污染,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境友好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条件,考察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苯甲酸转化率的影响,以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结果表明:当苯甲酸用量为2g、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为0.2g、无水乙醇用量10mL时,苯甲酸转化率可达78.6%.  相似文献   

15.
水提醇沉法制备商南泉茗茶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优化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商南泉茗茶中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根据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情况,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商南泉茗茶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商南泉茗茶茶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最佳浸提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液料比为30:1,乙醇浓度为100%;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多糖提取率可达4.15%。  相似文献   

16.
以超声波法提取射干种子皮的活性组分,优化提取工艺,测试了提取物在不同溶液中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就溶剂效应对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超声波法提取射干种子皮的最优工艺:提取溶剂为80%乙醇,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0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37.3%;提取物的乙醇溶液的自由基清除率最高,水溶液次之,DMF溶液最低,IC50分别为0.25、0.47和0.63mg/mL。  相似文献   

17.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h,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mg.g-1。  相似文献   

18.
短穗鱼尾葵果实产量大、原花青素含量高,研究短穗鱼尾葵原花青素的树脂纯化技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通过5种大孔吸附树脂供试,筛选出的DS401在25℃对短穗鱼尾葵原花青素的饱和吸附量为45.42mg/g、解吸率为89.91%.DS401树脂在粗提物溶液p H 5、温度45℃、吸附时间4.5 h对原花青素吸附的效果好,以80%乙醇为解吸液、解吸液p H=8、温度45℃进行DS401树脂吸附原花青素的解吸效果最佳.以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0.75BV/h流速动态洗脱,在2.5 BV的洗脱峰中原花青回收率为93.90%,洗脱时间4.5 h.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FeCl_3-CuCl_2-HCl混合液催化H_2O_2分解的反应动力学。测定了25、30、35、40℃下的速率常数k,其值分别为0.01524、0.02936、0.05751、0.10233 min~(-1)。直线lnκ~1/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4。由此可知,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其活化能E_(25~40)加=98.323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